【原文】
九代之文 1,富矣盛矣;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 2。虞、夏文章 3,则有皋陶六德 4,夔序八音 5,益则有赞 6,五子作歌 7,辞义温雅,万代之仪表也。商、周之世,则仲虺垂诰 8,伊尹敷训 9,吉甫之徒,并述诗颂 10,义固为经,文亦师矣。及乎春秋大夫,则修辞聘会 11,磊落如琅玕之圃 12,焜耀似缛锦之肆 13。薳敖择楚国之令典 14,随会讲晋国之礼法15,赵衰以文胜从飨 16,国侨以修辞捍郑 17,子太叔美秀而文 18,公孙挥善于辞令 19,皆文名之标者也 20。战代任武 21,而文士不绝:诸子以道术取资 22,屈、宋以《楚辞》发采 23,乐毅报书辨而义 24,范雎上书密而至 25,苏秦历说壮而中 26,李斯自奏丽而动 27,若在文世 28,则扬、班俦矣 29。荀况学宗 30,而象物名赋 31,文质相称 32,固巨儒之情也。
【注释】
。
1九代:此指虞、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魏、晋九代,宋代因“无劳甄序”,故不计在内。《通变》篇中也有“九代”,《时序》篇有“十代”,所指与此稍有不同。
2略:大要。详:审议。
3虞:虞舜。
4皋陶(yáo):虞舜的大臣。六德:《尚书·皋陶谟》载,皋陶对禹说“行有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并说诸侯只要恭敬地实行其中的六德,就可以保有他的国家。
5夔(kuí):虞舜时的乐官。《尚书·舜典》载:“帝曰:‘夔,命汝典乐。’”序:排次序,引申为掌管。八音:八类乐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6益:虞舜的大臣。有赞:《尚书·大禹谟》:“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赞,辅佐。
7五子作歌:《史记·夏本纪》载:“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8 仲虺(huǐ):商汤的大臣。垂诰:《尚书·仲虺之诰序》:“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诰,训戒勉励的文告。
9伊尹:商汤的大臣。敷训:《尚书·伊训序》:“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训。”敷,陈说。训,教训。
10“吉甫”二句:《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经·大雅·嵩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吉甫,尹吉甫,周宣王的大臣。
11修辞:修饰辞令。聘会:聘问和集会。聘,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会,诸侯间的集会。
12磊落:形容众多。琅玕(láng gān):似珠玉的美石。圃:园圃。
13焜(kūn)耀:照耀。缛:文采繁密。肆:商店。
14“薳(wěi)敖”句:《左传·宣公十二年》载士会说:“蔿敖为宰(指楚国令尹),择楚国之令典,……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薳敖,即
敖,春秋楚国令尹。择:择用。令:善。典:礼,法。
15“随会”句:《左传·宣公十六年》载:“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肴烝。武季私问其故。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闻乎?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随会:即士会,春秋晋国大夫。
16“赵衰”句:《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秦穆公设宴款待晋公子重耳,“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从飨:随从赴宴。
17“国侨”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郑国攻入陈国,派子产向盟主晋国献捷,晋国责备郑国侵陈,子产据理作答,捍卫了郑国的利益。孔子称赞说“非文辞不为功”。国侨:春秋郑国大夫公孙侨,字子产。
18“子太叔”句: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太叔:即游吉,春秋郑国大夫。美:貌美。秀:才秀。
19“公孙挥”句:语本《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又善于辞令”。公孙挥:春秋郑国大夫。
20标:突出。
21战代:战国。
22道术:指各家学说。资:地位、声望等。
23屈、宋:屈原和宋玉,战国楚国作家。
24“乐毅”句:《战国策·燕策二》载,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攻齐,下七十余城。燕昭王死后,即位的燕惠王听信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乐毅只得逃亡赵国。齐人收复失地,燕惠王后悔了,又害怕乐毅为赵所用,派人责备乐毅,并向他道歉,乐毅因此派人献书报燕惠王,说明燕昭王之所以信任自己,以及自己所以为燕昭王效力的原因,并用伍子胥助吴王阖闾攻楚,阖闾死后却为吴王夫差所杀,来说明自己不能为燕惠王效力。乐毅:战国燕国上将军。
25“范雎(jū)”句:《战国策·秦策三》载,范雎入秦,上书秦昭王,暗示秦昭王母宣太后擅政,穰侯等人无功受禄,威胁昭王的利益,希望昭王能召见他,以便当面献计。范雎:战国时魏人,入秦为昭王相。密而至:意旨隐密而深切。
26“苏秦”句:据《战国策》和《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诸侯的说辞雄辩而切中时事。苏秦:战国纵横家。历说:指游说之辞。中:切中。
27“李斯”句:《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听从宗室大臣的建议,将各国来到秦国的人一律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上书秦王,指出这一措施不利于秦国,秦王接受了他的意见,撤消了逐客令。李斯:战国楚人,后任秦丞相。自奏:指李斯的《谏逐客书》。动:动人。
28文世:崇文之世。
29扬:扬雄,西汉末作家。班:班固,东汉作家。俦(chóu):同辈。
30荀况:荀子,战国思想家。学宗:学界宗师。
31象物名赋:《荀子·赋篇》有《礼》、《知》、《云》、《蚕》、《箴》等五篇,是最早以赋为名的作品。象物:描写物象。
32文:文采。质:质朴。
【翻译】
九代的文章,丰富而繁盛;这期间的言辞文采,可以大概地加以评议。虞舜和夏代的文章,有皋陶所说的六德,夔所职掌的八音,益辅佐禹的赞辞,太康五兄弟的《五子之歌》,文辞温和、意义雅正,是后代万世的典范。商、周时代,仲虺传下告诫之辞,伊尹陈说教训之文,尹吉甫等人,都作歌颂功德之诗,这些作品的内容含义固然属于经典,文辞也值得师从。到了春秋时代的大夫们,在聘问和集会时都修饰辞令,美好的言辞如美石聚集的园圃,光采照耀就像锦绣陈列的店铺。薳敖选用楚国好的法典,随会讲求晋国的礼法,赵衰因更有文采修养而随从赴宴,子产凭修饰辞令捍卫了郑国,子太叔貌美才秀而有文采,公孙挥善于言辞,他们都是以文采著称的杰出者。战国时代崇尚武力,而文士也不断出现:诸子以其学术思想取得声誉地位,屈原、宋玉凭借《楚辞》闪烁光采,乐毅给燕王的回信明辨而义正,范雎给秦王的上书含蓄而深切,苏秦的说辞雄辩而切中时事,李斯的上书华丽而打动人心,如果在崇尚文章的时代,这些人都会成为扬雄、班固那样的作家了。荀况为学界的宗师,又描绘事物命名为赋,有文有质,确实是大儒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