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开辟草昧 1,岁纪绵邈 2,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3?轩辕之世 4,史有仓颉 5,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 6史者,使也,执笔左右 7,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言,右史书事 8。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也。唐、虞流于典谟 9,夏、商被于诰誓 10。洎周命维新 11,姬公定法 12,三正以班历 13,贯四时以联事 14。诸侯建邦15,各有国史,彰善瘅恶 16,树之风声 17。自平王微弱 18,政不及雅 19,宪章散紊 20,彝伦攸卿 21。夫子闵王道之缺 22,伤斯文之坠 23,静居以叹凤 24,临衢而泣麟 25,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 26,因鲁史以修《春秋》 27,举得失以表黜陟 28,征存亡以标劝戒 29;褒见一字,贵逾轩冕 30;贬在片言,诛深斧钺 31。然睿旨幽隐 32,经文婉约 33,丘明同时 34,实得微言 35;乃原始要终 36,创为传体 37。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 38,记籍之冠冕也 39。
【注释】
。
1草昧:蒙昧,未开化的时代。
2岁纪:年代。绵邈:久远。
3载籍:典籍,指史籍。
4轩辕:黄帝。
5仓颉:传说是黄帝的史官,曾仿照鸟兽之迹创造了文字。
6“《曲礼》”二句:《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史:史官。载笔:拿着书写用具随时准备记录。
7执笔左右:拿着笔跟随在君主身边。
8“古者”二句:《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左史、右史:古代史官分左、右史,分别记录言语、事迹。书:书写,记录。
9唐:唐尧。虞:虞舜。流:流传。典谟:指《尚书》中的《尧典》、《大禹谟》等篇。
10被:及,指记载于。诰誓:《尚书》中的《甘誓》、《汤诰》等篇。
11洎(jì):及,到。周命维新:语本《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命,天命,周朝自称受天命而建立。维新,即新,维,语词。
12姬公: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定法:制定法典,这里指有关史籍记载之法。据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的说法,孔子编《春秋》是“遵周公之遗制”,又说是按“周公之垂法”,所以刘勰认为周公制定过这方面的法典。
13(chōu):抽引,推算。三正:夏、商、周三代的历法。正,正月,夏以孟春(正月)为正,商以季冬(十二月)为正,周以仲冬(十一月)为正。班历:颁布历法。班,颁。
14贯:联贯。四时:春、夏、秋、冬四时。联事:把事情按年、时、月、日的次序联起来记载。
15邦:国。
16彰:表彰。瘅(dàn):憎恨。
17树:树立。风声:风气。
18平王:周平王,周幽王的儿子。幽王被犬戎所杀,平王即位,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微弱:指至周平王时,周王朝已经衰弱。
19政不及雅:意为政治混乱。雅,正。
20宪章:法度。紊(wěn):乱。
21彝伦:伦常。彝,常理。攸:语词。
(dù):败坏。
22夫子:指孔子。闵:悯,忧。缺:失。
23伤:伤叹。斯文:指西周盛世的礼乐文化。《论语·子罕》记孔子曾叹息:“天之将丧斯文也。”斯,此。
24静居:闲居。指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之后。叹凤:《论语·子罕》记载孔子曾叹息“凤鸟不至”,古人认为天下太平凤鸟便会来,凤鸟不来说明天下混乱,所以孔子要叹息。
25“临衢”句:《孔丛子·记问》载,有人于野外猎获一只麒麟,因不认识而把它弃于五父(鲁地名)的大路上。孔子前往观看,认出是麒麟,便哭着说:“麟出而死,吾道穷矣。”古人认为麒麟应在太平盛世出现,现在麒麟出现却死了,孔子感到绝望,所以哭泣。衢:大路。
26就:从。太师:乐官之长。正《雅》、《颂》:《论语·子罕》记载,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后,曾订正过《雅》、《颂》的乐曲。
27因:依据。鲁史:鲁国的史书。修《春秋》:孔子依据鲁国的历史记载修撰成《春秋》。
28黜(chù):降,此指贬责。陟(zhì):升,此指赞扬。
29征:引证。标:揭示。劝:勉励。戒:警戒。
30“褒见”二句:是说在孔子的《春秋》中,如果获得哪怕一字的称赞,都要比高官厚禄珍贵。《春秋》常常用极少的字句隐含褒或贬的意思。逾:超过。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此指高官厚禄。轩,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冕,大夫以上的人戴的礼帽。
31“贬在”二句:是说如果在《春秋》中遭到片言只语的贬责,那简直比遭斧钺砍杀还要可怕。诛:杀戮,有惩罚之意。钺(yuè):一种似斧的兵器。
32睿(ruì):明智。
33经文:指《春秋》的文字。婉约:含蓄简练。
34丘明:左丘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原称《左氏春秋》,汉人拿它来解释《春秋》,故称《春秋左氏传》)的作者。同时:据说左丘明与孔子是同时代人。
35微言:此指《春秋》精微深远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36原:推原,追溯。要(yāo):会合,此有将事情的起始与结果配合记叙的意思。
37传(zhuàn):解释经义的一种文体,和记载事实的史传其实有所不同。
38羽翮:羽翼,指辅佐翮。(hé),羽根一。
39冠冕:比喻第,首位。
【翻译】
从开天辟地的蒙昧时代到现在,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处于当今之世,要认识古代的事情,就得依靠史籍吧?轩辕黄帝的时候,就有仓颉任史官,主持文字记载工作的职务,来源已很久了。《礼记·曲礼》中说:“史官备着书写工具随时准备记录。”史,就是使,拿着笔跟随在君主身边,使他记下发生的事。古代君主左边的史官专门记录言论,右边的史官专门记录事情。记录言论的经书是《尚书》,记录事情的经书是《春秋》。唐尧、虞舜时代的历史靠《尚书》中的典谟流传下来,夏朝、商朝的史实记载在《尚书》的诰誓之中。到周王朝新建时,周公制定了记载历史的法则,推算夏、商、周三代的正月来颁布历法,按照四时的次序来编排事件。诸侯建国,各有国史,表彰善事,批判坏事,树立良好的风气。自从周平王时王室衰弱,政治混乱不正常,法度散乱,伦常败坏。孔子担忧王道的缺失,哀伤西周礼乐文化的衰落,平时闲居悲叹凤鸟不至,来到路上又为死去的麒麟哭泣,因此就跟乐官订正《雅》、《颂》的乐曲,根据鲁国的史料编纂了《春秋》,列举事情得失来表示贬责或赞扬,引证国家兴亡以揭示劝勉和警戒;得到《春秋》一个字的赞扬,比高官厚禄还珍贵;受到片言只语的贬责,比遭斧钺砍杀的惩罚还深重。然而《春秋》意义幽深,文字简约,左丘明与孔子同时代,确实深得它的微言大义;于是推原会合事情的始末作了《左传》,创造了为经书作传的体例。传,就是转,转达经典的旨意,把它传授给后人,这实在是经书的辅佐之书,史书的首要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