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 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开辟草昧 ,岁纪绵邈 ,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轩辕之世 ,史有仓颉 ,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 史者,使也,执笔左右 ,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言,右史书事 。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也。唐、虞流于典谟 ,夏、商被于诰誓 。洎周命维新 ,姬公定法 ,三正以班历 ,贯四时以联事 。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 ,树之风声 。自平王微弱 ,政不及雅 ,宪章散紊 ,彝伦攸卿 。夫子闵王道之缺 ,伤斯文之坠 ,静居以叹凤 ,临衢而泣麟 ,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 ,因鲁史以修《春秋》 ,举得失以表黜陟 ,征存亡以标劝戒 ;褒见一字,贵逾轩冕 ;贬在片言,诛深斧钺 。然睿旨幽隐 ,经文婉约 ,丘明同时 ,实得微言 ;乃原始要终 ,创为传体 。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 ,记籍之冠冕也 。

【原文】

开辟草昧 1,岁纪绵邈 2,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3?轩辕之世 4,史有仓颉 5,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 6史者,使也,执笔左右 7,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言,右史书事 8。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也。唐、虞流于典谟 9,夏、商被于诰誓 10。洎周命维新 11,姬公定法 12,三正以班历 13,贯四时以联事 14。诸侯建邦15,各有国史,彰善瘅恶 16,树之风声 17。自平王微弱 18,政不及雅 19,宪章散紊 20,彝伦攸卿 21。夫子闵王道之缺 22,伤斯文之坠 23,静居以叹凤 24,临衢而泣麟 25,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 26,因鲁史以修《春秋》 27,举得失以表黜陟 28,征存亡以标劝戒 29;褒见一字,贵逾轩冕 30;贬在片言,诛深斧钺 31。然睿旨幽隐 32,经文婉约 33,丘明同时 34,实得微言 35;乃原始要终 36,创为传体 37。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 38,记籍之冠冕也 39。

【注释】


1草昧:蒙昧,未开化的时代。
2岁纪:年代。绵邈:久远。
3载籍:典籍,指史籍。
4轩辕:黄帝。
5仓颉:传说是黄帝的史官,曾仿照鸟兽之迹创造了文字。
6“《曲礼》”二句:《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史:史官。载笔:拿着书写用具随时准备记录。
7执笔左右:拿着笔跟随在君主身边。
8“古者”二句:《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左史、右史:古代史官分左、右史,分别记录言语、事迹。书:书写,记录。
9唐:唐尧。虞:虞舜。流:流传。典谟:指《尚书》中的《尧典》、《大禹谟》等篇。
10被:及,指记载于。诰誓:《尚书》中的《甘誓》、《汤诰》等篇。
11洎(jì):及,到。周命维新:语本《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命,天命,周朝自称受天命而建立。维新,即新,维,语词。
12姬公: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定法:制定法典,这里指有关史籍记载之法。据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的说法,孔子编《春秋》是“遵周公之遗制”,又说是按“周公之垂法”,所以刘勰认为周公制定过这方面的法典。
13(chōu):抽引,推算。三正:夏、商、周三代的历法。正,正月,夏以孟春(正月)为正,商以季冬(十二月)为正,周以仲冬(十一月)为正。班历:颁布历法。班,颁。
14贯:联贯。四时:春、夏、秋、冬四时。联事:把事情按年、时、月、日的次序联起来记载。
15邦:国。
16彰:表彰。瘅(dàn):憎恨。
17树:树立。风声:风气。
18平王:周平王,周幽王的儿子。幽王被犬戎所杀,平王即位,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微弱:指至周平王时,周王朝已经衰弱。
19政不及雅:意为政治混乱。雅,正。
20宪章:法度。紊(wěn):乱。
21彝伦:伦常。彝,常理。攸:语词。 开辟草昧 ,岁纪绵邈 ,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轩辕之世 ,史有仓颉 ,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 史者,使也,执笔左右 ,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言,右史书事 。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也。唐、虞流于典谟 ,夏、商被于诰誓 。洎周命维新 ,姬公定法 ,三正以班历 ,贯四时以联事 。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 ,树之风声 。自平王微弱 ,政不及雅 ,宪章散紊 ,彝伦攸卿 。夫子闵王道之缺 ,伤斯文之坠 ,静居以叹凤 ,临衢而泣麟 ,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 ,因鲁史以修《春秋》 ,举得失以表黜陟 ,征存亡以标劝戒 ;褒见一字,贵逾轩冕 ;贬在片言,诛深斧钺 。然睿旨幽隐 ,经文婉约 ,丘明同时 ,实得微言 ;乃原始要终 ,创为传体 。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 ,记籍之冠冕也 。 (dù):败坏。
22夫子:指孔子。闵:悯,忧。缺:失。
23伤:伤叹。斯文:指西周盛世的礼乐文化。《论语·子罕》记孔子曾叹息:“天之将丧斯文也。”斯,此。
24静居:闲居。指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之后。叹凤:《论语·子罕》记载孔子曾叹息“凤鸟不至”,古人认为天下太平凤鸟便会来,凤鸟不来说明天下混乱,所以孔子要叹息。
25“临衢”句:《孔丛子·记问》载,有人于野外猎获一只麒麟,因不认识而把它弃于五父(鲁地名)的大路上。孔子前往观看,认出是麒麟,便哭着说:“麟出而死,吾道穷矣。”古人认为麒麟应在太平盛世出现,现在麒麟出现却死了,孔子感到绝望,所以哭泣。衢:大路。
26就:从。太师:乐官之长。正《雅》、《颂》:《论语·子罕》记载,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后,曾订正过《雅》、《颂》的乐曲。
27因:依据。鲁史:鲁国的史书。修《春秋》:孔子依据鲁国的历史记载修撰成《春秋》。
28黜(chù):降,此指贬责。陟(zhì):升,此指赞扬。
29征:引证。标:揭示。劝:勉励。戒:警戒。
30“褒见”二句:是说在孔子的《春秋》中,如果获得哪怕一字的称赞,都要比高官厚禄珍贵。《春秋》常常用极少的字句隐含褒或贬的意思。逾:超过。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此指高官厚禄。轩,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冕,大夫以上的人戴的礼帽。
31“贬在”二句:是说如果在《春秋》中遭到片言只语的贬责,那简直比遭斧钺砍杀还要可怕。诛:杀戮,有惩罚之意。钺(yuè):一种似斧的兵器。
32睿(ruì):明智。
33经文:指《春秋》的文字。婉约:含蓄简练。
34丘明:左丘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原称《左氏春秋》,汉人拿它来解释《春秋》,故称《春秋左氏传》)的作者。同时:据说左丘明与孔子是同时代人。
35微言:此指《春秋》精微深远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36原:推原,追溯。要(yāo):会合,此有将事情的起始与结果配合记叙的意思。
37传(zhuàn):解释经义的一种文体,和记载事实的史传其实有所不同。
38羽翮:羽翼,指辅佐翮。(hé),羽根一。
39冠冕:比喻第,首位。

【翻译】

从开天辟地的蒙昧时代到现在,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处于当今之世,要认识古代的事情,就得依靠史籍吧?轩辕黄帝的时候,就有仓颉任史官,主持文字记载工作的职务,来源已很久了。《礼记·曲礼》中说:“史官备着书写工具随时准备记录。”史,就是使,拿着笔跟随在君主身边,使他记下发生的事。古代君主左边的史官专门记录言论,右边的史官专门记录事情。记录言论的经书是《尚书》,记录事情的经书是《春秋》。唐尧、虞舜时代的历史靠《尚书》中的典谟流传下来,夏朝、商朝的史实记载在《尚书》的诰誓之中。到周王朝新建时,周公制定了记载历史的法则,推算夏、商、周三代的正月来颁布历法,按照四时的次序来编排事件。诸侯建国,各有国史,表彰善事,批判坏事,树立良好的风气。自从周平王时王室衰弱,政治混乱不正常,法度散乱,伦常败坏。孔子担忧王道的缺失,哀伤西周礼乐文化的衰落,平时闲居悲叹凤鸟不至,来到路上又为死去的麒麟哭泣,因此就跟乐官订正《雅》、《颂》的乐曲,根据鲁国的史料编纂了《春秋》,列举事情得失来表示贬责或赞扬,引证国家兴亡以揭示劝勉和警戒;得到《春秋》一个字的赞扬,比高官厚禄还珍贵;受到片言只语的贬责,比遭斧钺砍杀的惩罚还深重。然而《春秋》意义幽深,文字简约,左丘明与孔子同时代,确实深得它的微言大义;于是推原会合事情的始末作了《左传》,创造了为经书作传的体例。传,就是转,转达经典的旨意,把它传授给后人,这实在是经书的辅佐之书,史书的首要之作了。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及至从横之世 ,史职犹存,秦并七王 ,而战国有《策》 。盖录而弗叙 ,故即简而为名也 。汉灭嬴、项 ,武功积年 ,陆贾稽古 ,作《楚汉春秋》 。爰及太史谈 ,世惟执简 ;子长继志 ,甄序帝绩 。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 ;法孔题经,则文非玄圣。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 ,纪纲之号 ,亦宏称也。故本纪以述皇王 ,列传以总侯伯 ,八书以铺政体 ,十表以谱年爵 ,虽殊古式 ,而得事序焉 。尔其实录无隐之旨 ,博雅弘辩之才 。爱奇反经之尤 ,条例踳落之失 ,叔皮论之详矣 。及班固述汉 ,因循前业 ,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 ,其十志该富 ,赞序弘丽 ,儒雅彬彬 ,信有遗味 。至于宗经矩圣之典 ,端绪丰赡之功 ,遗亲攘美之罪 ,征贿鬻笔之愆 ,公理辨之究矣 。观夫左氏缀事 ,附经间出 ,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 。及史迁各传 ,人始区详而易览 ,述者宗焉 。及孝惠委机 ,吕后摄政 ,史、班立纪 ,违经失实。何则?庖牺以来 ,未闻女帝者也。汉运所值 ,难为后法。“牝鸡无晨”,武王首誓 ;妇无与国,齐桓著盟 ;宣后乱秦 ,吕氏危汉 ,岂唯政事难假 ,亦名号宜慎矣。张衡司史 ,而惑同迁、固,元帝王后,欲为立纪 ,缪亦甚矣 。寻子弘虽伪 ,要当孝惠之嗣 ;孺子诚微 ,实继平帝之体;二子可纪 ,何有于二后哉 ?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