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 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原文】
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 1。太上立德,其次立言 2。百姓之群居,苦纷杂而莫显 3;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 4。唯英才特达 5,则炳曜垂文 6,腾其姓氏 7,悬诸日月焉。
【注释】
。
1入道:深入研究道。见志:表现思想。
2“太上”二句:《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国范宣子问鲁国的叔孙豹什么是死而不朽,叔孙豹回答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太上:最上。立德:树立德行。立言:著书立说。
3显:显达。
4疾:憎恶。章:彰明。
5特达:超出于众人之上。
6炳曜:光彩照耀。垂文:文章流传下来。
7腾:显扬。
【翻译】
诸子的著作,是深入研究道且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书。要想不朽,最好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著书立说。平民百姓群居生活,苦于纷纭繁杂无法显达;君子处于世上,恨自己的名声德行不能显耀。只有才华卓越的人,才能文章光彩照耀,流传后世,使他的姓名显扬起来,犹如日月高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