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赋宪之谥 1,短折曰哀 2。哀者,依也,悲实依心,故曰哀也。以辞遣哀,盖下流之悼 3,故不在黄发 4,必施夭昏 5。昔三良殉秦 6,百夫莫赎 7,事均夭枉 8,《黄鸟》赋哀,抑亦诗人之哀辞乎 9?暨汉武封禅,而霍嬗暴亡 10,帝伤而作诗 11,亦哀辞之类矣。降及后汉,汝阳主亡 12,崔瑗哀辞 13,始变前式。然“履突鬼门” 14,怪而不辞,“驾龙乘云”,仙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15。至于苏顺、张升 16,并述哀文,虽发其情华,而未极其心实。建安哀辞,惟伟长差善 17,《行女》一篇,时有恻怛 18。及潘岳继作 19,实钟其美 20。观其虑赡辞变 21,情洞悲苦,叙事如传,结言摹《诗》,促节四言,鲜有缓句,故能义直而文婉,体旧而趣新,《金鹿》、《泽兰》 22,莫之或继也。
【注释】
。
1赋宪之谥:据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二说,刘勰此语本《逸周书·谥法》,此即指谥法。赋:布。宪:法。谥(shì):帝王贵族死后表示褒贬的称号。
2短折:短命而死。
3下流:年幼的人。
4黄发:老人。
5夭昏:夭折。昏,生下不满三月死去。
6“昔三良”句:据《左传·文公六年》,秦穆公死后,将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鍼(qián)虎殉葬。秦:秦穆公。
7“百夫”句:意谓一百个男人也无法赎回他们。《诗经·秦风·黄鸟》哀伤子车氏三子时有“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诗句。
8夭枉:因冤屈而夭折。枉,冤屈。
9“《黄鸟》”二句:指《诗经·秦风·黄鸟》,据《左传·文公六年》、《毛诗序》等的说法,此诗为哀悼子车氏三子而作。抑:句首语助词。诗人:指《诗经》作者。
10“暨汉武”二句:《汉书·霍去病传》载,霍嬗随汉武帝往泰山封禅,归途中暴病而死。封禅:帝王在泰山上祭天,在泰山下小山上祭地的典礼。霍嬗(shàn):西汉武帝时人,霍去病之子,死时尚年轻。
11帝伤而作诗:据类书引《汉武帝集》,汉武帝曾“自作歌诗”哀悼霍嬗,诗已佚。
12汝阳主:汝阳公主。
13崔瑗(yuàn):东汉作家。
14履突鬼门:与下“驾龙乘云”,均为崔瑗《汝阳主哀辞》中语。
15仿佛:好像,相似。汉武:汉武帝。
16苏顺、张升:均为东汉作家。
17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19)。伟长:汉末作家徐幹的字。差:尚,略。
18《行女》:指徐幹的《行女哀辞》,已佚。恻怛(dá):悲痛,忧伤。
19潘岳:西晋作家。
20钟:聚。
21赡:周密。
22《金鹿》、《泽兰》:指潘岳的《金鹿哀辞》、《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
【翻译】
《周书·谥法》中把短命夭折的叫做哀。哀,就是依,悲情依附于心灵,所以叫做哀。用文辞抒发哀情,因为悼念的是年幼的人,所以不用于老人,必定用于夭折的人。从前,子车氏的三位好人为秦穆公殉葬,即使用一百个人也换不回他们,他们的死和夭折枉死相同,《黄鸟》诗抒发了对他们的哀悼之情,这也算是《诗经》作者的哀辞了吧?到汉武帝时封禅,随从的霍嬗暴病而死,武帝哀伤而作歌诗,也属于哀辞一类的作品。到了东汉,汝阳公主死了,崔瑗作了哀辞,这才改变以前的格式,但其中说“脚步突入鬼门”,怪诞不通,“驾着龙乘着云”,像是入了仙境而不觉有哀;此外最后一段用了五言句式,很像歌谣,也有点像汉武帝悼霍嬗的歌诗。至于苏顺、张升,都写过哀文,虽然显示了哀情和才华,但未能表现出内心的真情实感。汉末建安时期的哀辞,只有徐幹的作品略好,他的《行女哀辞》一篇,常常显出哀痛之情。到潘岳的继起之作,确实集中了哀辞写作的优点。看他的哀辞构思周密,文辞多变,情感深沉悲苦,叙事如同传记,遣辞摹拟《诗经》,音节短促的四言句式,很少有和缓的句子,所以能够意义正直、文辞婉转,体式虽旧但情趣新颖,他的《金鹿哀辞》、《泽兰哀辞》,后代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