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 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钧天九奏 ,既其上帝;葛天八阕 ,爰乃皇时。自《咸》、《英》以降 ,亦无得而论矣。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 ;有娀谣于“飞燕”,始为北声 ;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发 ;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 :音声推移,亦不一概矣。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胥被律 ,志感丝簧 ,气变金石 。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 ,季札鉴微于兴废 ,精之至也。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 ,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 。故能情感七始 ,化动八风 。

【原文】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1。钧天九奏 2,既其上帝;葛天八阕 3,爰乃皇时。自《咸》、《英》以降 4,亦无得而论矣。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 5;有娀谣于“飞燕”,始为北声 6;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发 7;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 8:音声推移,亦不一概矣。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胥被律 9,志感丝簧 10,气变金石 11。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 12,季札鉴微于兴废 13,精之至也。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 14,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15,必歌九德 16。故能情感七始 17,化动八风 18。

【注释】


1声依永,律和声:语出《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声:五音,即宫、商、角、徵、羽。永:通“咏”。律:乐律,即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
2钧天九奏:《史记·赵世家》载赵简子病中梦见自己在上帝处听到动人的音乐。钧天:中央之天。九奏:九曲。
3葛天八阕:指《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所载的葛天氏时代唱的八支歌曲。葛天氏:传说中的氏族首领。阕:曲。
4《咸》:《咸池》,黄帝时乐。《英》:《五英》,帝喾时乐。以降:以来。
5“至于”二句:《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载,禹巡视南方,涂山氏女等候禹时唱了“候人兮猗”的歌,为南音之始。
6“有娀”二句:《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载,有娀(sōng)氏二女曾唱“燕燕往飞”的歌,为北音之始。
7“夏甲”二句:《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载,夏后氏孔甲在东阳(地名)收养的一孩子,不幸被斧所伤而成残疾,孔甲叹惜而作《破斧》之歌,为东音之始。
8“殷整”二句:《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载,殷王整甲迁居西河,因思念故处而作歌,为西音之始。
9乐胥:乐官。被律:配乐。
10丝:弦乐器。簧:管乐器。
11金:钟。石:磬。
12“是以”句:《左传·襄公十八年》载,楚国伐郑,晋国师旷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觇(chān):此处有察知、辨别意。风:各地的曲调。南风不竞:意谓南方歌曲的音调低微不振。
13“季札”句:《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观周乐,从各国的乐曲中听出了各国的兴亡。
14浃:通彻。
15敷:施。胄(zhòu)子:卿大夫子弟。
16九德:九功之德。九功即九序,九项政事。
17七始:据王应麟《玉海》附《小学绀珠·律历》,黄钟、林钟、太簇为天、地、人之始,姑洗、蕤宾、南吕、应钟为四时之始。
18八风:八方风俗。

【翻译】

乐府,就是“以五音配合歌咏的声调,用乐律配合五音”。赵简子在天上听到的乐曲,是上帝的音乐;葛天氏时所唱的八支曲子,是上古时代的乐歌。自黄帝《咸池》乐、帝喾《五英》乐以来的乐曲,也无从推论了。至于涂山女唱的“候人兮猗”歌,开始了南方的音乐;有娀女唱的“燕燕往飞”歌,开始了北方的音乐;夏后孔甲在东阳叹惜而作的《破斧》歌,是东方音乐的开始;殷王整甲迁于西河思念故土的歌,是西方音乐的开始:音乐曲调的发展演变,并不是一致的。普通男子妇女,歌唱各地的民歌,采诗官采集歌词,乐官再配上音乐,人们的情志气质便通过弦乐器、管乐器、钟、磬等乐器的演奏而体现出来。所以师旷能从南北歌曲的声调强弱中辨别盛衰,季札通过各国乐曲的细微差别洞知兴亡,真是精妙极了。音乐以人的情感为本,所以乐声能深入人的内心深处,先王对于音乐是很谨慎的,务必要杜绝邪僻无节制的音乐。对贵族子弟施行教育,必定要歌唱有关政治功德的歌曲。所以音乐的情志可以感动天地人和四时,音乐的教化能够影响八方风俗。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自雅声浸微 ,溺音腾沸 ,秦燔《乐经》 ,汉初绍复 ,制氏纪其铿锵 ,叔孙定其容典 ,于是《武德》兴乎高祖 ,《四时》广于孝文 ,虽摹《韶》、《夏》 ,而颇袭秦旧,中和之响,阒其不还 。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 ,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延年以曼声协律 ,朱、马以骚体制歌 。“桂华”杂曲,丽而不经 ;“赤雁”群篇,靡而非典。河间荐雅而罕御 ,故汲黯致讥于《天马》也 。至宣帝雅诗,颇效《鹿鸣》 。迩及元、成 ,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暨后汉郊庙 ,惟杂雅章,辞虽典文,而律非夔、旷 。至于魏之三祖 ,气爽才丽,宰割辞调 ,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 ,“秋风”列篇 ,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滔荡 ,辞不离于哀思,虽三调之正声 ,实《韶》、《夏》之郑曲也 。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 ,创定雅歌,以咏祖宗;张华新篇 ,亦充庭《万》 。然杜夔调律 ,音奏舒雅,荀勖改悬 ,声节哀急,故阮咸讥其离声 ,后人验其铜尺 。和乐之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 ;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好乐无荒”,晋风所以称远 ;“伊其相谑”,郑国所以云亡 。故知季札观乐,不直听声而已。若夫艳歌婉娈 ,怨诗诀绝 ,淫辞在曲,正响焉生!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 ,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 ;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 。诗声俱郑,自此阶矣 。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