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 1,鸟迹明而书契作 2,斯乃言语之体貌 3,而文章之宅宇也 4。苍颉造之,鬼哭粟飞 5;黄帝用之,官治民察 6。先王声教 7,书必同文 8;岴轩之使 9,纪言殊俗 10,所以一字体 11,总异音 12。《周礼》保氏,掌教六书 13。秦灭旧章 14,以吏为师15,及李斯删籀而秦篆兴 16,程邈造隶而古文废 17。汉初草律 18,明著厥法 19,太史学童,教试六体 20;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 21。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 22,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 23。至孝武之世 24,则相如撰篇 25。及宣、平二帝 26,征集小学 27,张敞以正读传业 28,扬雄以奇字纂训 29,并贯练《雅》、《颉》 30,总阅音义,鸿笔之徒 31,莫不洞晓 32。且多赋京苑,假借形声 33;是以前汉小学,率多玮字 34,非独制异 35,乃共晓难也 36。暨乎后汉,小学转疏,复文隐训 37,臧否大半 38。及魏代缀藻 39,则字有常检 40,追观汉作 41,翻成阻奥 42。故陈思称 43:“扬、马之作 44,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 45,非博学不能综其理 46。”岂直才悬 47,抑亦字隐 48。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 49,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今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 50;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 51,不可不察。
【注释】
。
1文象:文字的形象,指象形文字。列:出现。结绳:结绳记事。移:改变。
2“鸟迹”句:据《说文解字叙》说,苍颉造字是受了鸟兽之迹的启发。书契:指文字。契,刻。
3体貌:形貌,意谓文字将无形的语言形象化了。
4宅宇:住所,引申为寄托,意谓文章通过文字得到了记录。
5“苍颉”二句:《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下)粟,鬼夜哭。”苍颉(jié):相传是黄帝的史官,文字的创造者。
6官治民察:语本《易传·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7声教。声威教化。
8书必同文:书写必定要用统一的文字。9
(yóu)轩之使:指帝王派往各地搜集方言的使者。
轩,轻车,古代使者所乘。
10纪言殊俗:到不同习俗的地方记录语言。
11一:统一。
12总:也是统一的意思。
13“《周礼》”二句:《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保氏:官名,职掌教育贵族子弟。六书:郑众注说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说文解字》说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此代指文字。
14秦灭旧章:指秦朝毁掉旧有的典籍。
15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李斯上奏建议“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16“及李斯”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根据李斯的意见统一文字,《说文解字叙》说,李斯等人“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李斯:秦始皇时任丞相。籀(zhòu):一种字体,也称大篆,笔画较复杂,因此刘勰称李斯等减省笔画为“删籀”。秦篆:即小篆,由李斯等简化大篆所创,为秦朝通行文字。
17“程邈”句:《说文解字叙》:“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又:“四曰左书,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程邈:原是狱吏,因事下狱,在狱中将民间习用的字体整理成隶书。古文:指大篆。
18草:草拟。
19厥:其。
20“太史”二句:《汉书·艺文志》载:“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背诵)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考核)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太史:官名,汉代掌天文历法、编修史书等职。六体:六种字体:古文、奇字、篆书(小篆)、隶书、缪篆、虫书。
21“又吏民”二句:《汉书·艺文志》载,汉初萧何草拟法律,规定“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谬:错误。劾:检举揭发。
22“是以”二句:《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载:“(石)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石建:西汉大臣,以为人谨慎著称。
23文:指文字书写。
24孝武:汉孝武帝。
25相如:司马相如,西汉作家。撰篇:指撰写《凡将篇》。《汉书·艺文志》说《凡将篇》无重复字。是字书。
26宣、平二帝:西汉宣帝、平帝。
27小学:汉代指文字训诂之学,此指精通文字训诂学的学者。
28“张敞”句:《汉书·艺文志》载:“《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张敞:西汉大臣。正读:指对《苍颉篇》正音释义。传业:以小学为业传授给后辈。
29“扬雄”句:《汉书·艺文志》载:“至元始(汉平帝年号)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扬雄:西汉学者。奇字:王莽时有六体书,其中第二体为奇字,《汉书·扬雄传》载刘棻曾向扬雄学作奇字。纂训:指扬雄作《训纂篇》解释字义。
30贯练:贯通熟练。《雅》:《尔雅》,古代字书。《颉》:即《苍颉篇》,李斯所作。
31鸿笔之徒:指创作鸿篇巨制的作家。
32洞晓:通晓。
33假借形声:凭借着精通小学,用奇异之字来形容声貌。
34率:通常。玮:珍奇,此指奇异少见。
35异:奇异。
36晓:通晓。难:指难字。
37复文:复杂的字形。隐训:难解的字义。
38臧否(pǐ)大半:指对“复文隐训”的文字,大半有不正确的理解。臧否,好坏。
39缀藻:指创作。缀,装饰。藻,文采。
40检:规格。
41追观:反观。
42翻:反。阻奥:艰难深奥。
43陈思:三国魏陈思王曹植。以下引语无考。
44扬、马:扬雄、司马相如。
45师传:由老师传授。析:解释。
46综:此指理解、掌握。
47直:仅,只。才悬:才学悬殊。
48隐:难懂。
49率:大都。
50斯:实,其实。后文“虽易斯难”之“斯”同此解。
51趣舍:意同“取舍”。
【翻译】
文字出现后结绳记事就不用了,鸟兽之迹的启发使文字得以产生,文字是语言的形体符号,文章的寄寓载体。苍颉创造了文字,使得鬼惊夜哭、天落粟米;黄帝使用了文字,使得官吏可以治理、百姓能够明察。前代的君王传布声威教化,书写一定用统一的文字;帝王派出的使者,去不同习俗的地方记录方言,是为了统一字体和不同的方音。《周礼》中的保氏,职掌文字的教授。秦朝烧毁旧有的典籍,而以官吏为学习法律的老师,到李斯简化籀文,秦朝的小篆便兴起了,程邈创造隶书,秦以前的古文就被废弃了。汉朝初年草拟法律,明确写上了有关文字的法令,太史官教育学童,要考六种字体;同时官吏百姓上书,文字错了就会被检举弹劾。因此西汉石建上书,因马字缺了一笔而害怕获死罪,虽说是出于性情的谨慎,也说明当时重视文字的书写。到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编了字书《凡将篇》。到汉宣帝、汉平帝时,征集通晓文字训诂的学者,张敞从师学习正音释义并传给后辈,扬雄因懂得奇字而作了解释字义的《训纂篇》,他们都熟悉精通《尔雅》、《苍颉篇》,全面掌握了文字的音义,当时创作鸿篇巨制的作者们,无不通晓文字学。而且他们大多创作京都苑囿题材的辞赋,凭借精通文字学用奇字难字来形容声貌;因此西汉的文字训诂之学,多有奇异的文字,不只是有意制作奇异文字,而是当时许多作者都通晓难字。到了东汉,文字训诂之学变得粗疏了,对于字形复杂、字义难懂的字,大都解释错误。到魏代作文,所用文字有固定的规格,回头来看汉代作品,反而艰涩深奥了。所以曹植说:“扬雄、司马相如等人的作品,旨趣幽深,读者如果不经老师传授,就不能解释它的文字,不博学广识,就不能理解它的内容。”这岂止是读者与作者的才学悬殊,也是由于文字的艰深。从晋代以来,用字大都追求简单平易,当时都习惯于用容易的字,谁还会去用难字呢?如今只要一个字怪异,那么好几句便会深受影响;三个人不识的字,那将成为字中的妖怪了。后代人所共知的字,即使是难字其实也是容易的;时俗所不用的字,即使是容易的字其实也是难的;用字时的取舍,对此不可不加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