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 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圣哲彝训曰经 ,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 ,伦理无爽 ,则圣意不坠 。昔仲尼微言 ,门人追记 ,故抑其经目 ,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已前,经无“论”字 ;《六韬》二论 ,后人追题乎?详观论体,条流多品 :陈政,则与议说合契 ;释经,则与传注参体 ;辨史,则与赞评齐行 ;铨文 ,则与叙引共纪。故议者宜言 ;说者说语 ;传者转师 ;注者主解 ;赞者明意;评者平理 ;序者次事 ;引者胤辞 ;八名区分,一揆宗论 。论也者,弥纶群言 ,而研精一理者也。是以庄周《齐物》,以论为名 ;不韦《春秋》,六论昭列 ;至石渠论艺 ,白虎讲聚 ,述圣通经,论家之正体也。及班彪《王命》 ,严尤《三将》 ,敷述昭情 ,善入史体。魏之初霸,术兼名、法 ;傅嘏、王粲 ,校练名理 。迄至正始 ,务欲守文 ,何晏之徒 ,始盛玄论 。于是聃、周当路 ,与尼父争途矣 。详观兰石之《才性》 ,仲宣之《去伐》 ,叔夜之辨声 ,太初之《本无》 ,辅嗣之两《例》 ,平叔之二论 ,并师心独见 ,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至如李康《运命》 ,同《论衡》而过之 ;陆机《辨亡》 ,效《过秦》而不及 ;然亦其美矣。次及宋岱、郭象 ,锐思于机神之区 ;夷甫、裴嫌 ,交辨于有无之域 :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 ;贵无者专守于寂寥 ;徒锐偏解 ,莫诣正理 。动极神源 ,其般若之绝境乎 ?逮江左群谈 ,惟玄是务;虽有日新,而多抽前绪矣 。至如张衡《讥世》 ,颇似俳说 ;孔融《孝廉》 ,但谈嘲戏 ;曹植《辨道》 ,体同书抄;言不持正,论如其已 。

【原文】

圣哲彝训曰经 1,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 2,伦理无爽 3,则圣意不坠 4。昔仲尼微言 5,门人追记 6,故抑其经目 7,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已前,经无“论”字 8;《六韬》二论 9,后人追题乎?详观论体,条流多品 10:陈政,则与议说合契 11;释经,则与传注参体 12;辨史,则与赞评齐行 13;铨文 14,则与叙引共纪15。故议者宜言 16;说者说语 17;传者转师 18;注者主解 19;赞者明意;评者平理 20;序者次事 21;引者胤辞 22;八名区分,一揆宗论 23。论也者,弥纶群言 24,而研精一理者也。是以庄周《齐物》,以论为名 25;不韦《春秋》,六论昭列 26;至石渠论艺 27,白虎讲聚 28,述圣通经,论家之正体也。及班彪《王命》 29,严尤《三将》 30,敷述昭情 31,善入史体。魏之初霸,术兼名、法 32;傅嘏、王粲 33,校练名理 34。迄至正始 35,务欲守文 36,何晏之徒 37,始盛玄论 38。于是聃、周当路 39,与尼父争途矣 40。详观兰石之《才性》 41,仲宣之《去伐》 42,叔夜之辨声 43,太初之《本无》 44,辅嗣之两《例》 45,平叔之二论 46,并师心独见 47,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至如李康《运命》 48,同《论衡》而过之 49;陆机《辨亡》 50,效《过秦》而不及 51;然亦其美矣。次及宋岱、郭象 52,锐思于机神之区 53;夷甫、裴嫌 54,交辨于有无之域 55: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 56;贵无者专守于寂寥 57;徒锐偏解 58,莫诣正理 59。动极神源 60,其般若之绝境乎 61?逮江左群谈 62,惟玄是务;虽有日新,而多抽前绪矣 63。至如张衡《讥世》 64,颇似俳说 65;孔融《孝廉》 66,但谈嘲戏 67;曹植《辨道》 68,体同书抄;言不持正,论如其已 69。

【注释】


1彝(yí):常。
2伦:条理。
3伦理:有条理。爽:失,差。
4坠:失。
5仲尼:孔子的字。微言:精微之言。
6追记:事后补记。
7抑其经目:意谓谦虚而不敢称之为经。抑,谦抑。
8经无“论”字:指经书没有以“论”字为书名或篇名的。
9《六韬》二论:汉人采掇旧说,托名吕尚的古兵书,其中有《霸典文论》、《文师武论》(按今本《六韬》无此二篇名)。
10条:枝条。流:支流。品:类。
11合契:符合,一致。
12传(zhuàn):解经之作。参:参互,参错相合。
13齐行(háng):同类。
14铨:衡量。
15叙:即序。引:引言。纪:法度。
16宜言:话说得适当。
17说(yuè)语:话说得动听。
18转师:转授师说。
19主解:解释为主。
20平理:说明公正的道理。
21次事:按次序叙述事情。
22胤(yìn)辞:引申原作的言辞。
23一揆(kuí):一样,共同。宗:属于。
24弥纶:综合。
25“是以”二句:《庄子》中有《齐物论》。庄周:庄子,战国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
26“不韦”二句:《吕氏春秋》中有《开春》、《慎行》、《贵直》、《不苟》、《似顺》、《士容》六论。不韦:吕不韦,战国秦相,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春秋》:指《吕氏春秋》。昭:明白。
27石渠论艺:《汉书·宣帝纪》载,汉宣帝时曾召集儒生在石渠阁讨论“五经”。石渠,石渠阁,在汉宫内。艺,六艺,指《诗》、《书》、《易》、《礼》、《乐》、《春秋》,其中《乐》不存,所以只讨论“五经”。
28白虎讲聚:《后汉书·章帝纪》载,章帝曾召集大臣、儒生等在白虎观讲议“五经”。白虎:白虎观,在汉宫内。
29班彪:东汉作家、学者。《王命》:班彪有《王命论》。
30严尤:庄尤,西汉末王莽时将军,因避汉明帝讳改名严尤。《三将》:庄尤有《三将军论》。
31敷:铺陈。昭:明显。
32术兼名、法:指曹操执政,喜好刑名之学,讲究循名责实,重视法治。
33傅嘏(gǔ):三国魏学者。王粲:汉末作家。
34校练:考核精练。名理:名实之理。
35正始:魏代齐王曹芳的年号。
36守文:指遵守前代注重文治的做法,继续提倡学术。
37何晏:三国魏学者,玄学的代表人物。
38玄论:谈论玄学的论著。
39聃(dān):老子名聃。周:庄子名周。
40尼父:孔子字仲尼,尊称为尼父。
41兰石:傅嘏的字。《才性》:傅嘏曾作《才性论》。
42仲宣:王粲的字。《去伐》:王粲曾作《去伐论》。
43叔夜:嵇康的字。辨声:指嵇康《声无哀乐论》。
44太初:夏侯玄的字,夏侯玄,三国魏学者。《本无》:夏侯玄曾作《本无论》。
45辅嗣:王弼的字,王弼,三国魏学者。两《例》:指王弼的《易略例》上下两篇。
46平叔:何晏的字。二论:《世说新语·文学》载,何晏曾作《道德》二论。
47师心独见:发自内心而有创见。
48李康:三国魏作家。《运命》:李康有《运命论》。
49《论衡》:东汉学者王充所著。
50陆机:西晋作家。《辨亡》:陆机有《辨亡论》。
51《过秦》:西汉作家贾谊有《过秦论》。
52宋岱:晋代学者。据《隋书·经籍志》,著有《周易论》。郭象:西晋学者,有《庄子注》。
53机:同“几”。事物细微的迹兆。
54夷甫:王衍的字。王衍,西晋学者。裴 圣哲彝训曰经 ,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 ,伦理无爽 ,则圣意不坠 。昔仲尼微言 ,门人追记 ,故抑其经目 ,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已前,经无“论”字 ;《六韬》二论 ,后人追题乎?详观论体,条流多品 :陈政,则与议说合契 ;释经,则与传注参体 ;辨史,则与赞评齐行 ;铨文 ,则与叙引共纪。故议者宜言 ;说者说语 ;传者转师 ;注者主解 ;赞者明意;评者平理 ;序者次事 ;引者胤辞 ;八名区分,一揆宗论 。论也者,弥纶群言 ,而研精一理者也。是以庄周《齐物》,以论为名 ;不韦《春秋》,六论昭列 ;至石渠论艺 ,白虎讲聚 ,述圣通经,论家之正体也。及班彪《王命》 ,严尤《三将》 ,敷述昭情 ,善入史体。魏之初霸,术兼名、法 ;傅嘏、王粲 ,校练名理 。迄至正始 ,务欲守文 ,何晏之徒 ,始盛玄论 。于是聃、周当路 ,与尼父争途矣 。详观兰石之《才性》 ,仲宣之《去伐》 ,叔夜之辨声 ,太初之《本无》 ,辅嗣之两《例》 ,平叔之二论 ,并师心独见 ,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至如李康《运命》 ,同《论衡》而过之 ;陆机《辨亡》 ,效《过秦》而不及 ;然亦其美矣。次及宋岱、郭象 ,锐思于机神之区 ;夷甫、裴嫌 ,交辨于有无之域 :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 ;贵无者专守于寂寥 ;徒锐偏解 ,莫诣正理 。动极神源 ,其般若之绝境乎 ?逮江左群谈 ,惟玄是务;虽有日新,而多抽前绪矣 。至如张衡《讥世》 ,颇似俳说 ;孔融《孝廉》 ,但谈嘲戏 ;曹植《辨道》 ,体同书抄;言不持正,论如其已 。 (wěi):西晋学者。
55有无:“有”指事物的存在,“无”指事物的不存在。玄学家根据《老子》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说法,提出贵无论,以无为本,王衍便持此种观点。裴頠则以《崇有论》反对贵无论,认为无不能生有。
56“然滞有者”句:说崇尚“有”的人拘泥于形体及其作用。
57“贵无者”句:说以“无”为贵的人专门坚持无声无形的空虚之说。
58锐:一意追求。偏解:片面的解释。
59诣:达到。
60动极:探究到底。神源:神理的根源。
61般(bō)若:佛教名词,梵文“智慧”的音译,指脱离妄想,归于清静的境界,此指佛法。
62江左:江东,指东晋。
63前绪:前代的余绪。
64张衡:东汉学者、作家。《讥世》:张衡有《讥世论》。
65俳:滑稽。
66孔融:汉末作家。《孝廉》:孔融有《孝廉论》。
67但:只是。
68曹植:三国魏作家。《辨道》:曹植有《辨道论》。
69论如其已:论文写成这样,还不如不写。已,停止。

【翻译】

圣哲阐明常理的书叫经,阐发经书叙说道理的叫做论。论,就是条理的意思。讲述道理有条理而不出错,那么圣人的思想就不会丧失。从前孔子讲的精微的话,是由他的弟子们事后追录下来的,因此谦虚地不称为经,而称为《论语》;所有以论为名的著作篇章,都以此为开端。在《论语》以前,经书尚无以“论”字为篇名、书名的;《六韬》中的《霸典文论》和《文师武论》,是后人加上去的吧?详细地研究论这种文体,它的分支有多种:陈述政事的,就和议、说相符合;解释经书的,就和传、注相参互;辨述历史的,就和赞、评同一类型;评论文章的,就和序、引同一法度。所以论是话说得适当;说是话讲得中听;传是转授师说;注以解释为主;赞是使意义明显;评是公平说理;序是按次叙事;引是引申之辞;八种名称虽有不同,同属于论。论,就是综合各种说法,精密地研究某一道理。因此庄子的《齐物论》,便以论为篇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六论明显地列于其中;到汉宣帝在石渠阁召集儒生讨论“五经”,汉章帝在白虎观聚集大臣诸儒讲论经典,阐述圣人的思想,贯通经书的道理,这是论这一文体的正宗体制。到班彪的《王命论》,庄尤的《三将军论》,论述充分,情理明白,善于运用史论的体裁。曹魏开始建立霸业之时,政术兼用名家、法家之术;傅嘏、王粲的论文,能精练地考核名实之理。到了正始时期,坚持前代的文治政策,提倡学术,何晏等人,开始兴起有关玄学的论述。于是老庄思想大行其道,要和孔子的儒家学说争夺地位了。细读傅嘏的《才性论》、王粲的《去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夏侯玄的《本无论》、王弼的《易略例》上下篇、何晏的《道德》二论,都是发自内心的独立创见,笔锋锐利,论述精密,是论中的杰作。至于如李康的《运命论》,内容与王充《论衡》相同而文采胜过了它;陆机《辨亡论》,仿效贾谊《过秦论》但不如它;然而也是论中的好作品了。其次论及宋岱、郭象,他们思维敏锐,深入到精微玄妙的境界;王衍、裴頠等人,在“有”和“无”的问题上相互辩驳:他们都高出当时的水平,并且扬名于后世。然而执着于“有”的人完全拘泥于形体和作用;崇尚“无”的人又死守着无声无形的空虚之说;徒然地一意追求偏颇的解释,而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彻底探究到神理的根源的,恐怕只有佛法的最高境界吧?到东晋时代众人的谈论,只有玄学是大家热衷的;虽然常有新的观点,但大多是引申前人的论点而已。至于像张衡的《讥世论》,很像滑稽文字;孔融的《孝廉论》,只是谈笑戏谑;曹植的《辨道论》,体例如同抄书;言论不能坚持正道,那样的论文还不如不写。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