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 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至于后汉纪传,发源东观 。袁、张所制 ,偏驳不伦 。薛、谢之作 ,疏谬少信 。若司马彪之详实 ,华峤之准当 ,则其冠也 。及魏代三雄 ,记传互出 。《阳秋》、《魏略》之属 ,《江表》、《吴录》之类 ,或激抗难征 ,或疏阔寡要 。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 ,荀、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 。至于晋代之书,系乎著作 。陆机肇始而未备 ,王韶续末而不终 ,干宝述纪 ,以审正得序 ;孙盛《阳秋》 ,以约举为能 。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 。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 。至邓粲《晋纪》,始立条例 。又摆落汉、魏 ,宪章殷、周 ,虽湘川曲学 ,亦有心典谟 。及安国立例 ,乃邓氏之规焉 。

【原文】

至于后汉纪传,发源东观 1。袁、张所制 2,偏驳不伦 3。薛、谢之作 4,疏谬少信 5。若司马彪之详实 6,华峤之准当 7,则其冠也 8。及魏代三雄 9,记传互出 10。《阳秋》、《魏略》之属 11,《江表》、《吴录》之类 12,或激抗难征 13,或疏阔寡要 14。唯陈寿《三志》15,文质辨洽 16,荀、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 17。至于晋代之书,系乎著作 18。陆机肇始而未备 19,王韶续末而不终 20,干宝述纪 21,以审正得序 22;孙盛《阳秋》 23,以约举为能 24。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 25。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 26。至邓粲《晋纪》,始立条例 27。又摆落汉、魏 28,宪章殷、周 29,虽湘川曲学 30,亦有心典谟 31。及安国立例 32,乃邓氏之规焉 33。

【注释】


1“至于”二句:说至于记载东汉历史的著作,最早是在东观修撰的。东观:东汉宫中藏书和修史之处,汉明帝时诏令班固等人在此修史,以后又有许多学者陆续在此著作,至灵帝时成书,名为《汉记》(唐代始称《东观汉记》),体例同《汉书》,有纪、传、志、表。
2袁、张所制:指袁山松作《后汉书》、张莹作《后汉南纪》。袁:袁山松,东晋文人。张:张莹,东晋文人。
3驳:杂。不伦:不合法式。
4薛:薛莹,三国吴人,著有《后汉记》。谢:谢承,三国吴人,著有《后汉书》。
5疏:粗疏。谬:谬误。
6司马彪:西晋文人,有《续汉书》。
7华峤:西晋文人,有《后汉书》。
8冠:最好的。
9魏代三雄:指三国魏、蜀、吴,因以魏为正统,所以说魏代三雄。
10互出:相继出现。
11《阳秋》:指东晋孙盛的《魏氏春秋》,晋人避晋简文帝太后讳改为《魏阳秋》。《魏略》:三国魏文人鱼豢(huàn)著。
12《江表》:西晋虞溥著《江表传》。《吴录》:西晋张勃著。
13激抗:激昂。征:征信。
14疏阔:疏略不精密。要:要领。
15陈寿:西晋史学家。《三志》:指《三国志》。
16文质辨洽:文质兼备,风格明辨博通。
17“荀张”二句:《华阳国志·后贤志》记载,陈寿著《三国志》后,荀勖、张华非常欣赏,认为司马迁、班固也不足比拟,刘勰认为这不是虚誉。荀:荀勖,西晋学者。张:张华,西晋作家。妄誉:虚誉。
18“至于”二句:《晋书·职官志》载:著作郎一人,佐著作郎八人,专门负责修史。
19“陆机”句:陆机著有《晋三祖纪》,《史通·本纪》说此书“直叙其事,竟不编年”,所以刘勰说晋代史书陆机只开了头,但不完备。陆机:西晋作家。肇:始。
20“王韶”句:王韶之作《晋纪》十卷,止于晋义熙九年,距晋亡尚有七年,所以说他续写晋末历史但未写到终结。王韶:即指王韶之,南朝宋学者。
21干宝述纪:干宝著有《晋纪》二十卷。干宝:东晋学者。
22以审正得序:审定正确而有次序。干宝《晋纪》为编年体史书,叙述史实须先审定年月,然后依次记载。
23孙盛《阳秋》:指孙盛的《晋阳秋》。孙盛:东晋学者。阳秋:即春秋,晋人避讳改。
24约举简要:。
25“按《春秋》”二句:说《春秋》的经和传,都有写作的凡例。经:指《春秋》。传:解释经义的著作,此处指《左传》。举例:指《春秋》的五种条例,据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污,五曰惩恶而劝善。”发凡:指《左传》的五十凡例,用于阐发《春秋》事例。
26莫有准的:没有作为标准的条例。
27“至邓粲”二句:邓粲作《晋纪》时,才开始重新建立条例。据《史通·序例》的说法,在邓粲之前的干宝《晋纪》已经学《左传》,建立凡例了。邓粲:东晋学者。
28摆落汉、魏:摆脱汉、魏史书的风格。
29宪章殷、周:取法殷、周时代的典籍。宪章:取法。
30湘川曲学:囿于湘川偏僻之地的学者。邓粲为长沙人,故称湘川曲学。曲学一,原指囿于隅、拘执不通之学。
31典谟:指《尚书》。
32安国立例:孙盛修史,也有条例。安国:孙盛字。
33邓氏:邓粲。规:规模。

【翻译】

至于记载东汉史实的本纪、列传,最早是在东观修撰的。晋代袁山松和张莹所作的东汉史书,偏颇杂乱,不合法式。薛莹、谢承的著作,粗疏谬误,难以征信。像司马彪的著作详尽真实,华峤的著作准确恰当,是同类著作中最好的。到了记叙三国历史的时候,有关的著作相继问世。孙盛的《魏氏春秋》、鱼豢的《魏略》等书,虞溥的《江表传》、张勃的《吴录》之类,有的过于激昂而难以征信,有的疏略粗糙不得要领。只有陈寿的《三国志》,文质兼备,风格明辨博通,荀勖、张华将他和司马迁、班固相提并论,并非虚誉。至于晋代的史书,由著作郎修撰。陆机开始编写却没有完成,王韶之继续撰写但未写至晋亡,干宝编写《晋纪》,审定正确而记述有序;孙盛的《晋阳秋》,以简要概括为其优点。按《春秋》的经和传,都有一定的编写条例。自《史记》、《汉书》以下,没有作为准则的条例了。到邓粲编《晋纪》,才开始建立条例。同时他摆脱了汉魏史书的风格,取法于殷周时代的典籍,虽说是僻远地区的学者,也有心学习《尚书》中典谟的风格。到孙盛编《晋阳秋》立的凡例,便是邓粲的规模了。

上一篇:及至从横之世 ,史职犹存,秦并七王 ,而战国有《策》 。盖录而弗叙 ,故即简而为名也 。汉灭嬴、项 ,武功积年 ,陆贾稽古 ,作《楚汉春秋》 。爰及太史谈 ,世惟执简 ;子长继志 ,甄序帝绩 。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 ;法孔题经,则文非玄圣。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 ,纪纲之号 ,亦宏称也。故本纪以述皇王 ,列传以总侯伯 ,八书以铺政体 ,十表以谱年爵 ,虽殊古式 ,而得事序焉 。尔其实录无隐之旨 ,博雅弘辩之才 。爱奇反经之尤 ,条例踳落之失 ,叔皮论之详矣 。及班固述汉 ,因循前业 ,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 ,其十志该富 ,赞序弘丽 ,儒雅彬彬 ,信有遗味 。至于宗经矩圣之典 ,端绪丰赡之功 ,遗亲攘美之罪 ,征贿鬻笔之愆 ,公理辨之究矣 。观夫左氏缀事 ,附经间出 ,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 。及史迁各传 ,人始区详而易览 ,述者宗焉 。及孝惠委机 ,吕后摄政 ,史、班立纪 ,违经失实。何则?庖牺以来 ,未闻女帝者也。汉运所值 ,难为后法。“牝鸡无晨”,武王首誓 ;妇无与国,齐桓著盟 ;宣后乱秦 ,吕氏危汉 ,岂唯政事难假 ,亦名号宜慎矣。张衡司史 ,而惑同迁、固,元帝王后,欲为立纪 ,缪亦甚矣 。寻子弘虽伪 ,要当孝惠之嗣 ;孺子诚微 ,实继平帝之体;二子可纪 ,何有于二后哉 ?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