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幼者 1,隐也,遁辞以隐意 2,谲譬以指事也 3。昔还社求拯于楚师,喻眢井而称麦曲 4;叔仪乞粮于鲁人,歌佩玉而呼庚癸 5;伍举刺荆王以大鸟 6,齐客讥薛公以海鱼 7;庄姬托辞于龙尾 8,臧文谬书于羊裘 9:隐语之用,被于纪传 10,大者兴治济身 11,其次弼违晓惑 12。盖意生于权谲 13,而事出于机急 14,与夫谐辞,可相表里者也15。汉世《隐书》,十有八篇,歆、固编文,录之赋末 16。昔楚庄、齐威,性好隐语 17。至东方曼倩 18,尤巧辞述。但谬辞诋戏 19,无益规补 20。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 21,而君子嘲隐 22,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 23,使昏迷也 24。或体目文字 25,或图象品物 26,纤巧以弄思 27,浅察以衒辞 28。义欲婉而正 29,辞欲隐而显。荀卿蚕赋 30,已兆其体 31。至魏文、陈思 32,约而密之 33;高贵乡公 34,博举品物 35:虽有小巧,用乖远大 36。观夫古之为隐,理周要务 37,岂为童稚之戏谑 38,搏髀而抃笑哉 39!然文辞之有谐幼,譬九流之有小说 40,盖稗官所采 41,以广视听 42。若效而不已 43,则髡、朔之入室 44,旃、孟之石交乎 45?
【注释】
1
(yǐn):隐语,谜语。
2遁辞:此指把真实意思隐藏起来而不直说。遁,逃避。
3谲(jué)譬:曲折的比喻。谲,谲诡,变化多端。
4“昔还(xuán)社”二句:《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国伐萧,萧大夫还无社向楚大夫申叔展求救,申叔展问他有麦曲吗?他说没有;又问河鱼腹疾怎么办,回答说见到枯井就来救他。据杜预注,麦曲可以避湿,申叔展问还无社有无麦曲是要暗示他,当萧国为楚军所败时可躲到低湿之处。还无社初不解,所以回答说没有麦曲。申叔展于是再用河鱼腹疾即水湿致病暗示他,还无社理解了,就说将躲在枯井中等待他来救自己。为避人耳目,两人对话都用隐语。还社:即还无社,萧国大夫。拯:救。眢(yuān)井:枯井。麦曲:用麦作的发酵剂。
5“叔仪”二句:《左传·哀公十三年》载,吴国大夫申叔仪向鲁国大夫公孙有山求粮,说佩玉下垂,我却无处挂它,有甜酒一杯,我和穿褐的老人只能斜眼看看而不能喝。这是在暗示对方自己缺少粮食。公孙有山回答,粗粮没有,细粮倒有,你登上首山喊道:“庚癸吗?”我就供应粮和水。据杜预注说,庚在西方,西方主秋,谷物在秋天成熟,所以这里用庚代指谷物粮食。癸在北方,主水,所以用癸代指水。军中不得私自向对方提供粮食,所以两人约定用隐语“庚癸”联系。叔仪:即申叔仪。
6“伍举”句:《史记·楚世家》载,楚庄王即位三年无所作为,只是日夜为乐,伍举用隐语进谏,说:“有鸟在于阜(土山),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楚庄王心里明白,便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伍举:楚国大夫。荆王:楚王,指楚庄王。
7“齐客”句:《战国策·齐策一》载,齐国的靖郭君封于薛地,他想在薛筑城自守,有一客人就用大鱼离不开海水,比喻薛地离不开齐国,如果齐国不保,薛城再高也无用,以此劝阻靖郭君筑薛城。薛公:靖郭君,封于薛。
8“庄姬”句:《列女传》载,楚顷襄王好游乐,庄姬便让他猜隐语,其中说到“有龙无尾”,意思是说顷襄王已年过四十,尚无太子,国无辅弼,将很危险。庄姬:一说为庄侄。
9“臧文”句:《列女传》中记载,鲁国大夫臧文仲出使齐国,齐国扣留了他,准备进攻鲁国。臧文仲托人送信给鲁君,其中有“食(sì)猎犬,组羊裘”的话,这是在暗示鲁君赶快让士兵吃饱,整治好甲兵,准备迎敌。臧文:即臧文仲。谬书:写隐语。
10被:加,及,这里是记载于的意思。纪传:指记载上述事实的《左传》、《战国策》、《史记》、《列女传》等史籍。
11兴治:导致国家大治。治,有秩序。济身:有利于自身。济,有利。
12弼:改正。违:过失。晓:启发,使明白。惑:迷惑。
13权谲:权变诡诈。
14机急:机密紧急。
15表里:外和内,指谐辞和隐语都可用于讽谏,这是它们内在作用的一致之处,但谐辞浅显诙谐,隐语隐蔽曲折,这是它们外在形式的不同之处,所以说它们相为表里,有同有异。
16“汉世”四句:《汉书·艺文志》赋类之末是杂赋,杂赋类末了著录有《隐书》十八篇。《汉书》的编著者是班固,《艺文志》是根据刘歆的《七略》编成的,所以说“歆、固编文”。
17“昔楚庄”二句:《吕氏春秋·重言》:“荆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
。”荆庄王即楚庄王。《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18 东方曼倩:东方朔字曼倩。
19谬辞:即隐语。诋戏:嘲讽戏弄。
20规补:规劝补救。
21非:非议,不赞成。
22君子:指士大夫。嘲隐:嘲戏的隐语。
23回互:婉转变换。
24昏迷:迷惑费解。
25体目文字:分解文字为字谜。体,分解。目,辨识。
26图象品物:描摹事物。品物,事物。
27弄:卖弄。
28衒(xuàn):夸耀。
29婉:曲折。
30荀卿:即荀子,战国思想家,名况,尊称荀卿。蚕赋:荀子有《赋篇》,中有一篇描写蚕的形状功用,而不说是蚕,最后才点出是蚕,有点像谜语。这里用来代指整个《赋篇》。
31兆:预示。
32魏文:魏文帝曹丕。陈思:魏陈思王曹植。
33约:简要。密:周密。
34高贵乡公:即曹髦,曹丕孙,封为高贵乡公。
35博举:广博地列举。
36乖:不合。远大:远大的作用,如上文“兴治济身”、“弼违晓惑”。
37周:遍。要务:重要事务。
38童稚:儿童。
39搏髀(bì):拍大腿。搏,拍。髀,大腿。
40九流之有小说:《汉书·艺文志》把先秦学说分为九个学派,即九流,分别为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流之外还有小说,是稗官所采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小说家不入九流中,但因孔子说过“虽小道,必有可观者也”,所以不废。刘勰以小说处九流之后而不废,喻谐
的地位虽不重要,但有时也有“兴治济身”、“弼违晓惑”的作用,所以加以论述。
41稗(bài)官:小官。
42广:扩大。
43效:仿效。已:停止。
44髡:淳于髡。朔:东方朔。入室:入室弟子,学得老师学问或精深技艺的学生。此处意为和淳于髡、东方朔一样滑稽诙谐。
45旃:优旃。孟:优孟。石交:金石之交,牢固的交情。此处意为和优旃、优孟之流为伍。
【翻译】
,就是隐藏,用曲折的言辞把意思隐藏起来,用婉转的比喻来暗示事情。从前还无社向楚大夫求救,用“麦曲”等隐语约定枯井中救人;申叔仪向鲁大夫讨粮,唱隐语佩玉歌约好喊“庚癸”求粮;楚国伍举用不飞不鸣的大鸟讽刺楚庄王,齐国客人用失去海水的大鱼讥刺薛公;庄姬借龙无尾的言辞启发楚顷襄王,臧文仲在信中用隐语羊裘之类暗示鲁国国君:隐语的作用,记载在史籍之中,大的可以导致国家大治,或者有利于自身,其次可以纠正过失,使迷惑的人明白过来。隐语的用意产生于权变诡诈,而事情出于机密紧急,和那些谐辞,可以互为表里。汉代的《隐书》,有十八篇,刘歆、班固把它们著录在赋类之末。过去楚庄王、齐威王,生性喜好隐语。到了东方朔,更是巧于作隐语。只是用隐语嘲讽取笑,无益于政治上的规劝补正。从魏代以来,很是不满倡优,士大夫的嘲戏隐语便演化成谜语。谜语,就是文辞婉转变换,使人迷惑不解。有的分解文字成字谜,有的描摹事物猜名称,在细巧之处卖弄才思,靠浅近的观察来夸耀文辞。内容应该婉转而正确,文辞应该既隐蔽而又指陈明确。荀卿的蚕赋之类,已预示了谜语的体制。到了魏文帝曹丕,陈思王曹植,作的谜语简要而周密;高贵乡公曹髦的谜语,广泛地列举各种事物;虽然细致巧妙,作用却有背于远大的意旨。考察古代人作隐语,其中的道理遍及重要的事务,哪里是像儿童的戏耍,拍腿鼓掌地欢笑啊!然而文辞中有谐 一体,就如九流之外有小说,那是被稗官采集,用来扩大见闻的。如果无节制地学作谐 文辞,那就成了淳于髡、东方朔的高足,优旃、优孟的知交了!
赞曰:古之嘲隐 1,振危释惫 2。虽有丝麻,无弃菅蒯 3。会义适时 4,颇益讽诫。空戏滑稽,德音大坏 5。
【注释】
。
1嘲隐:指谐辞隐语。
2振:救。释:解除。惫:困乏,引申为困难,困境。
3“虽有”二句:语出《左传·成公九年》,意为虽有精细之物,粗物仍不可弃。此处喻谐讔虽为文章末流,仍应让其存在。菅(jiān)蒯(kuǎi):两种草名,菅可做刷帚,蒯可搓绳子等。
4会义:合乎正当的理义。适时:适应时机。
5德音:美好的声誉。
【翻译】
总之,古代的谐辞隐语,作用在拯救危亡,解除困境。虽然有了丝麻,仍不要抛弃菅蒯。只要合于正当的理义,适应时机,是能够有益于讽谏劝诫的。如果只是戏谑滑稽,那就要有损于自己的声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