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原夫图箓之见 1,乃昊天休命 2,事以瑞圣 3,义非配经。故河不出图,夫子有叹 4,如或可造,无劳喟然。昔康王《河图》,陈于东序 5,故知前世符命,历代宝传,仲尼所撰,序录而已。于是伎数之士 6,附以诡术,或说阴阳 7,或序灾异,若鸟鸣似语 8,虫叶成字 9。篇条滋蔓 10,必假孔氏。通儒讨核 11,谓伪起哀平 12。东序秘宝,朱紫乱矣 13。至于光武之世,笃信斯术 14,风化所靡15,学者比肩 16,沛献集纬以通经 17,曹褒撰谶以定礼 18:乖道谬典,亦已甚矣。是以桓谭疾其虚伪 19,尹敏戏其浮假 20,张衡发其僻谬 21,荀悦明其诡托 22,四贤博练,论之精矣。
【注释】
。
1原:推究。
2昊天:上天。休:美好。
3瑞:祥瑞。
4“故河不出图”二句:《论语·子罕》载,孔子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5 “昔康王”二句:周康王把《河图》等陈放在东厢房,事见《尚书·顾命》。东序:东厢房。
6伎数之士:方伎、术数之士,即占卜星相一类的人。伎,同“技”。数,术。
7阴阳:原是古代思想家用对立的两种基本物质属性(阴、阳)解释自然万物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以四时、节气、方位、星象来讲人事吉凶的迷信。
8鸟鸣似语:《左传·襄公三十年》“载,有鸟鸣声像嘻嘻”,宋国发生大火,宋伯姬去世。汉代董仲舒以阴阳说解释,认为宋伯姬幽居守节三十余年,积阴生阳,故发生大火(见《汉书·五行志》)。·9 虫叶成字:《汉书五行志》载,汉昭帝时有虫食树叶,形成“公孙病己立”字样。昭帝崩后,继位的昌邑王被废,宣帝立,宣帝是卫太子之孙,名病己,正应了虫食树叶而成的文字。
10篇条:指名目繁多的纬书。
11通儒:博学通达之儒。
12哀、平:西汉末哀帝、平帝。
13朱紫乱矣:语出《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朱,正色;紫,间色。”此处以朱喻真正的符谶,以紫喻伪谶纬。
14笃:深。
15风化:风气。靡:披靡,指影响。
16比肩:并肩,形容人多。
17“沛献”句:《后汉书·沛献王辅传》载,汉光武帝子沛献王刘辅以谶纬来释经。
18“曹褒”句:《后汉书·曹褒传》载,曹褒选取谶书的内容来制定礼制。曹褒,东汉章帝时人,奉敕定礼制。撰:通“选”。
19桓谭:东汉学者,积极反对谶纬迷信,曾上书光武帝要求罢斥谶纬。事见《后汉书·桓谭传》。疾:憎恶。
20尹敏:东汉学者,也反对谶纬迷信。光武帝曾强迫他校正图谶,他便乘机和光武帝开玩笑,在谶书缺漏处补上“君无口,为汉辅(暗示姓尹的是汉朝辅佐者)”六字,以此表明谶书多经人妄意增损,非圣人所作。事见《后汉书·儒林传》。
21张衡:东汉学者、作家。曾上书论证谶纬的虚妄,见《后汉书·张衡传)。发:揭露。僻:邪。谬:错误。
22荀悦:东汉学者,曾在其著作《申鉴·俗嫌》中辨明纬书之伪。
【翻译】
推究符命图谶的出现,是美好天命的体现,这事作为圣人的祥瑞,本来并不配合经书。所以黄河不再出现河图,孔子曾为之叹息,如果这类祥瑞可以编造,孔子就无须叹息了。从前周康王将《河图》陈列在东厢房,可见前代的符命后人当作珍宝历代相传,孔子的撰述,不过是对此加以叙录而已。而那些方技术数之士,则用诡异的方法加以附会,有的用阴阳之术解释,有的用灾祸变异叙说,如解释鸟鸣像人语,虫蛀树叶成文字之类。谶纬之书名目繁多,滋长蔓延,且一概托名于孔子。博学通达的学者对此探讨核实,证明这种造伪之风始于汉哀帝、平帝时代。至此,《河图》之类历代相传的珍宝和那些伪造的谶纬混杂在一起真伪难辨了。到了光武帝时,光武帝深信谶纬之术,影响所及,学习谶纬的人多得摩肩接踵,沛献王汇集谶纬之说来解释经书,曹褒选取谶书内容制定礼制:违反正道,背离经典,也太过份了。因此桓谭痛恨它的弄虚作假,尹敏嘲笑它的浮浅不实,张衡揭露它的邪僻荒谬,荀悦证明它的诡诈伪托。这四位贤儒,学识精博,他们的论述已非常精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