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夫文以足言,理兼《诗》、《书》 1,别目两名 2,自近代耳 3。颜延年以为 4: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5。请夺彼矛,还攻其盾矣 6。何者?《易》之《文言》 7,岂非言文?若笔果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将以立论,未见其论立也。予以为:发口为言,属翰曰笔 8,常道曰经 9,述经曰传。经传之体,出言入笔 10,笔为言使,可强可弱 11。六经以典奥为不刊 12,非以言笔为优劣也。
【注释】
。
1《诗》、《书》:《诗经》和《尚书》,前者为韵文,后者为无韵之文。
2别目两名:分为文和笔两种名称。目:名称。
3近代:指晋宋。
4颜延年:晋宋间作家颜延之,字延年。以下引文已佚。
5传记:指注解阐发经典的著作。
6“请夺”二句:语本《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此谓颜延之不能自圆其说。
7《文言》:《周易》“十翼”中的一篇,相传“十翼”为孔子阐述《易经》而作。
8属翰:用笔写出来。
9常:恒久不变。
10出言入笔:超出言的范围,归入笔的类别,即属于笔而不属于言。
11可强可弱:指文采可多可少。
12六经:指《易》、《书》、《诗》、《礼》、《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其中《乐》早已不存。不刊:不可删改。
【翻译】
今人常说,文章有文和笔两种,认为无韵的是笔,有韵的是文。文本来是用以补充和修饰语言的,按理应包括有韵的《诗经》和无韵的《尚书》在内,因有韵和无韵之不同而分文和笔两种名称,是从近代开始的。颜延之认为:笔这种文体,是有文采的言;经典是言而不是笔,传记是笔而不是言。让我用他的矛,反过来攻他的盾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周易》中的《文言》,难道不是有文采的言?假如笔果真是有文采的言,便不能说经典不是笔了。要用经典是言传记是笔来立论,看不出这个论点能够成立。我认为:说出口的是言,写下来的是笔,讲述恒久不变之道的是经典,阐述经典的是传。经传的体裁,已不是言而是笔,笔将语言记录下来,文采可多可少。六经因为典正深奥而成为不可删改的著作,不是用言或笔来区分优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