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 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昔黄帝神灵,克膺鸿瑞 ,勒功乔岳 ,铸鼎荆山 。大舜巡岳 ,显乎《虞典》 。成、康封禅 ,闻之《乐纬》 。及齐桓之霸 ,爰窥王迹 ,夷吾谲陈 ,距以怪物 。固知玉牒金缕 ,专在帝皇也。然则西鹣东鲽 ,南茅北黍 ,空谈非征,勋德而已 。是史迁八书,明述封禅者 ,固禋祀之殊礼 ,铭号之秘祝 ,祀天之壮观矣。秦皇铭岱 ,文自李斯 ,法家辞气 ,体乏弘润 ,然疏而能壮 ,亦彼时之绝采也。铺观两汉隆盛,孝武禅号于肃然 ,光武巡封于梁父 ,诵德铭勋,乃鸿笔耳 。观相如《封禅》 ,蔚为唱首 。尔其表权舆 ,序皇王,炳玄符 ,镜鸿业 ,驱前古于当今之下,腾休明于列圣之上 ,歌之以祯瑞 ,赞之以介丘 ,绝笔兹文 ,固维新之作也 。及光武勒碑 ,则文自张纯 ,首胤典谟 ,末同祝辞,引钩谶 ,叙离乱,计武功,述文德,事核理举 ,华不足而实有余矣。凡此二家,并岱宗实迹也 。及扬雄《剧秦》 ,班固《典引》 ,事非镌石 ,而体因纪禅 。观《剧秦》为文,影写长卿 ,诡言遁辞 ,故兼包神怪。然骨制靡密 ,辞贯圆通,自称极思 ,无遗力矣。《典引》所叙,雅有懿采 ,历鉴前作 ,能执厥中 ,其致义会文 ,斐然余巧 。故称《封禅》靡而不典,《剧秦》典而不实 ,岂非追观易为明,循势易为力欤 ?至于邯郸《受命》 ,攀响前声,风末力寡 ,辑韵成颂 ,虽文理顺序,而不能奋飞。陈思《魏德》 ,假论客主 ,问答迂缓,且已千言,劳深绩寡 ,飙焰缺焉 。

【原文】

昔黄帝神灵,克膺鸿瑞 1,勒功乔岳 2,铸鼎荆山 3。大舜巡岳 4,显乎《虞典》 5。成、康封禅 6,闻之《乐纬》 7。及齐桓之霸 8,爰窥王迹 9,夷吾谲陈 10,距以怪物 11。固知玉牒金缕 12,专在帝皇也。然则西鹣东鲽 13,南茅北黍 14,空谈非征15,勋德而已 16。是史迁八书,明述封禅者 17,固禋祀之殊礼 18,铭号之秘祝 19,祀天之壮观矣。秦皇铭岱 20,文自李斯 21,法家辞气 22,体乏弘润 23,然疏而能壮 24,亦彼时之绝采也。铺观两汉隆盛,孝武禅号于肃然 25,光武巡封于梁父 26,诵德铭勋,乃鸿笔耳 27。观相如《封禅》 28,蔚为唱首 29。尔其表权舆 30,序皇王,炳玄符 31,镜鸿业 32,驱前古于当今之下,腾休明于列圣之上 33,歌之以祯瑞 34,赞之以介丘 35,绝笔兹文 36,固维新之作也 37。及光武勒碑 38,则文自张纯 39,首胤典谟 40,末同祝辞,引钩谶 41,叙离乱,计武功,述文德,事核理举 42,华不足而实有余矣。凡此二家,并岱宗实迹也 43。及扬雄《剧秦》 44,班固《典引》 45,事非镌石 46,而体因纪禅 47。观《剧秦》为文,影写长卿 48,诡言遁辞 49,故兼包神怪。然骨制靡密 50,辞贯圆通,自称极思 51,无遗力矣。《典引》所叙,雅有懿采 52,历鉴前作 53,能执厥中 54,其致义会文 55,斐然余巧 56。故称《封禅》靡而不典,《剧秦》典而不实 57,岂非追观易为明,循势易为力欤 58?至于邯郸《受命》 59,攀响前声,风末力寡 60,辑韵成颂 61,虽文理顺序,而不能奋飞。陈思《魏德》 62,假论客主 63,问答迂缓,且已千言,劳深绩寡 64,飙焰缺焉 65。

【注释】


1克:能够。膺(yīng):承受。鸿:大。瑞:祥瑞。
2乔岳:高山,此指泰山。乔,高。
3铸鼎荆山:《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在泰山封禅之后,采首山(地名)铜铸鼎于荆山下,鼎铸成后,有龙来迎黄帝上天。荆山:在今河南陕县。
4巡:巡行视察。
5《虞典》:即《尚书·舜典》,其中记载舜巡守至泰山、南岳、西岳、北岳。
6成:周成王。康:周康王。
7《乐纬》:关于乐的纬书。《后汉书·张纯传》载张纯建议封禅的奏章上引《乐动声仪》,其中提到“成、康之间,郊配封禅,皆可见也”。此处《乐纬》,可能即指《乐动声仪》。
8齐桓: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9爰:于是。王迹:王者的事迹,指封禅之事。
10夷吾:齐桓公之相管仲,字夷吾。谲陈:诈称。《史记·封禅书》载齐桓公想学古代帝王行封禅之礼,管仲反对,说只有祥瑞出现,恶鸟、蓬草等不出才可封禅。
11距以怪物:《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桓公想行封禅之礼,“管仲固谏不听,乃说桓公以远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距:反对。
12玉牒:帝王封禅用的文书。牒,简。金缕:金线,用于封检玉牒。玉牒金缕为封禅用品,此指封禅。
13西鹣(jiān):西海比翼鸟。东鲽(dié):东海比目鱼。和下文茅、黍都是管仲对齐桓公所说的“远方珍怪物”,详见《史记·封禅书》。
14南茅:南方江淮间的茅草,一叶有三脊(筋)。北黍:北方鄗(hào)上的黍米。
15征:验。
16勋德:功德。
17“是史迁”二句: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八书,其中一篇为《封禅书》。史迁:司马迁。
18禋(yīn)祀:斋戒祭祀。
19铭号:刻下功绩,告于上天。秘祝:秘密祝祷,指刻在玉牒上的文字,是帝王向神明祷告的,所以秘而不宣。
20秦皇铭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上泰山封禅,刻石记功。岱,泰山。
21文自李斯:《泰山刻石文》出自李斯手笔。李斯:秦丞相。
22法家:李斯是法家人物。辞气:语气。
23体:风格。弘润:弘大润泽。
24疏:通达。
25“孝武”句:据《史记·孝武本纪》,汉武帝在泰山祭天之后,在泰山下的肃然山祭地。禅号:祭地告神。
26“光武”句:《后汉书·光武纪》载,汉光武帝封泰山后,禅梁父。梁父:泰山下山名。
27鸿:大。
28相如《封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死前留下《封禅文》一篇。司马相如:西汉作家。
29蔚:形容文采繁盛。唱首:首创。
30尔:语词。权舆:草木萌芽,引申为起始,此指《封禅文》说明上古封禅的起始。
31炳:光明。玄符:玄妙的符瑞。
32镜:照出,反映出。鸿业:鸿大的功业。
33休明:美好清明。
34祯:吉祥。
35赞之以介丘:《封禅文》说,想那泰山、梁父山,也都设置了坛场,盼望皇帝临幸。介丘:大山,指泰山。介,大。丘,山丘。
36绝笔: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封禅文》是司马相如死前的最后一篇作品。兹文:此文,指《封禅文》。
37维新:新,意为虽是绝笔,却是封禅文字的创新之作。维,语词。
38光武勒碑:《后汉书·祭祀志》载,汉光武帝封泰山,派人上山刻石。光武:汉光武帝。勒:刻。
39文自张纯:光武封泰山时的《泰山刻石文》出自张纯之手。张纯,东汉大臣。
40胤(yìn):继承。典谟:指《尚书·舜典》。
41钩谶(chèn):指纬书。张纯《泰山刻石文》大量引用纬书中的内容。
42核:事实确凿。举:提出,此谓明显。
43岱宗:泰山。实迹:指在泰山上刻石。张纯《泰山刻石文》刻于泰山上,司马相如《封禅文》并未刻石。
44扬雄:西汉末作家。《剧秦》:指扬雄的《剧秦美新》,批判秦朝的暴虐,赞美王莽的新朝。
45班固:东汉作家。《典引》:班固所作,声称汉为尧之后,由赞美尧而引申为歌颂汉朝。典,指《尚书·尧典》。引,引申。
46事非镌石:指扬、班上述两篇文章并不刻于石上。镌,刻。
47体:文体。因:因袭。纪禅:纪功封禅之文。
48影写:模仿。长卿:司马相如的字。
49诡:诡异。遁辞:闪烁其辞。
50骨制:体制。靡:细。
51自称极思:扬雄《剧秦美新序》:“竭肝胆,写腹心,作《剧秦美新》一篇,虽未究万分之一,亦臣之极思也。”极思,竭尽思虑。
52懿:美。
53历鉴:一一借鉴。
54能执厥中:能够做到恰如其分。执,持。厥,其。中,正好。
55致义:表达意义。会文:组织文辞。
56斐(fěi)然:很有文采的样子。
57“故称”二句:《后汉书·班固传》载班固“以为相如《封禅》靡而不典;扬雄《美新》典而不实”。靡:靡丽。典:典雅。
58“岂非”二句:说后人看前人的作品容易看清楚,顺着前人创作的趋势去写容易成功。追观:后面看前面。循:顺。
59邯郸《受命》:邯郸淳有《大魏受命述》,歌颂魏朝。邯郸:邯郸淳,三国魏作家。
60风末力寡:风力衰弱不足,即缺乏风骨。
61辑韵:指写作。
62陈思:曹植,三国魏作家,封为陈王,谥思。《魏德》:指曹植《魏德论》。
63假:假设。客主:指《魏德论》为客主问答之辞。
64劳深:用功深。绩寡:成就少。
65飙(biāo):暴风,指风力。焰:光采。

【翻译】

从前黄帝神圣灵异,能够承当鸿大的祥瑞,刻石纪功于泰山之上,采铜铸鼎于荆山之下。大舜巡视泰山,事迹清楚地记载于《尚书·舜典》。周成王、周康王在泰山封禅,有关事实见于《乐纬》。到齐桓公称霸,于是想效法帝王封禅,管仲婉转陈辞,以神怪之物未出现而加以阻止。可见用玉简金线行封禅之礼,只有帝王才可以。那么管仲所说的西海比翼鸟、东海比目鱼、南方一叶三脊的茅草、北方出产的黍米,不过是无可考证的空谈,封禅其实只须功德而已。因此司马迁在《史记》八书的《封禅书》中,明确地讲述封禅之礼,就是因为封禅是特别重大的祭祀典礼,在玉简上刻字告神的秘密祝祷,是祭祀上天的壮观啊。秦始皇封禅时刻石泰山,铭文出自李斯之手,充满法家的语气,缺乏弘大润泽的风格,却也通达而壮伟,也是那时最好的作品了。通观两汉繁盛之时,汉武帝在肃然山祭地告神,汉光武帝在梁父山巡视祭地。歌颂盛德、记录功勋的封禅文,都是大手笔。看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文采繁盛,是首创的作品。它表明上古封禅的起始,叙述历代帝王,宣扬玄妙的符瑞,反映鸿大的业绩,置前代功业于当代皇帝之下,捧汉武圣明于列朝圣君之上,用祥瑞出现来歌颂,用泰山望幸来赞美,他绝笔于此文,却无疑是创新之作。到汉光武帝在泰山封禅刻碑,文章出自张纯的手笔,开头效法《尚书·舜典》,结尾如同祝辞,文中引用谶纬的内容,叙述西汉末年的离乱,列举光武帝的武功,称述他的文德,事实确凿,道理显明,文采虽不够而内容充实有余。以上二家之文,都是泰山上实有的遗迹。到扬雄的《剧秦美新》,班固的《典引》,本非用以刻石,但体裁因袭封禅之文。看《剧秦美新》的写作,模仿司马相如的《封禅文》,用怪异的说法闪烁其辞,所以内容兼有神怪之说。但体制细密,文辞圆转通畅,自称写作时竭尽思虑,再无多余之力了。《典引》的叙述,很有华美的文采,一一借鉴以前的作品,能够把握得恰到好处,它的表达意义、组织文辞,富有文采又极工巧。所以班固称《封禅文》靡丽而不典雅,《剧秦美新》典雅却不真实,难道不是后人看前人作品易于看清,顺着前人创作的趋势去写容易成功吗?至于邯郸淳的《受命述》,攀附前代的作品,但风力不足,凑成文辞完成歌颂,虽然条理通顺有序,但力弱不能高飞。曹植的《魏德论》,假设客主议论,问答迂曲迟缓,且已费去千言,用力多而收效少,风力和光采都嫌缺乏。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