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自献帝播迁 1,文学蓬转 2,建安之末 3,区宇方辑 4。魏武以相王之尊 5,雅爱诗章 6;文帝以副君之重 7,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 8,下笔琳琅 9;并体貌英逸 10,故俊才云蒸 11。仲宣委质于汉南 12,孔璋归命于河北 13,伟长从宦于青土 14,公幹徇质于海隅15,德琏综其斐然之思 16,元瑜展其翩翩之乐 17。文蔚、休伯之俦 18,子叔、德祖之侣 19,傲雅觞豆之前 20,雍容衽席之上 21,洒笔以成酣歌 22,和墨以藉谈笑 23。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 24,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 25,故梗概而多气也 26。至明帝纂戎 27,制诗度曲 28;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 29;何、刘群才 30,迭相照耀。少主相仍 31,唯高贵英雅 32,顾盼含章 33,动言成论。于时正始余风 34,篇体轻澹 35,而嵇、阮、应、缪 36,并驰文路矣。
【注释】
。
1献帝: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播迁:流离迁徙,指献帝先为董卓所逼,由洛阳迁都长安,后又为曹操挟持,迁都许昌。
2文学:指文学之士。蓬转:如蓬草般飘转,指文人们四处避难,无所依归。
3建安:汉献帝年号。
4区宇:国内,指曹操控制的北方。辑:安定。
5魏武:魏武帝曹操,曹丕篡汉为帝后被追尊为魏武帝。相王:曹操生前为汉献帝丞相,封魏王。
6雅:一向。
7文帝:魏文帝曹丕。副君:指太子,曹丕为魏王太子。
8陈思:曹植,封陈王,谥思。
9琳琅:喻美好。琳,美玉。琅,琅玕(gān),美石。
10体貌:礼遇。英逸:杰出的文士。
11云蒸:像云气升腾般地不断涌现。
12“仲宣”句:《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汉末长安大乱,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重用。刘表死后,归顺曹操。仲宣:三国魏作家王粲的字。委质:意为归顺。汉南:指荆州,因荆州在汉水之南。
13“孔璋”句:《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陈琳避难冀州,依袁绍,袁绍败,归顺曹操。孔璋:三国魏作家陈琳的字。归命:归顺。
14“伟长”句:曹植《与杨德祖书》:“伟长擅名于青土。”《文选》李善注:“徐伟长居北海郡,《禹贡》之青州也,故云青土。”伟长:三国魏作家徐幹的字。从宦:做官。青土:青州,指北海。
15“公幹”句:《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与……东平刘桢公幹,并见友善。”公幹:三国魏作家刘桢的字。徇质:意同“委质”。海隅:海边,指刘桢原籍东平,东平近海。
16“德琏”句:曹丕《与吴质书》:“德琏常斐然有述作意,其才学足以著书。”德琏:三国魏作家应玚的字。综:有运用之意。斐然:有文采的样子。
17“元瑜”句:曹丕《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元瑜:三国魏作家阮瑀的字。翩翩:美好的样子。
18文蔚:三国魏作家路粹的字。休伯:三国魏作家繁(pó)钦的字。俦:辈,类。
19子叔:三国魏作家邯郸淳的字。德祖:三国魏作家杨修的字。侣:意同“俦”。
20傲雅:傲岸风雅。觞豆:盛酒和盛肉的器具,此指宴饮。觞,盛酒器。豆,盛肉器。
21雍容:从容大方。衽(rèn)席:指坐席。衽,床席。
22洒笔:挥笔。酣:畅快。
23藉:助。
24良:实在。
25笔长:长于写作。
26梗概:大概,即不纤密之意,即《明诗》评建安诗所谓“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多气:气盛。
27明帝:魏明帝。纂戎:即缵戎,继承父祖的大业。纂,通“缵”,继承。戎,大。
28度曲:作曲。
29“征篇章”二句:《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载,魏明帝时,“置崇文观,征善属文者以充之”。
30何:何晏,三国魏学者、作家。刘:刘劭,三国魏作家。
31少主:指魏明帝以后相继即位的年轻君主: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以及陈留王曹奂等。相仍:相继。
32高贵:指高贵乡公曹髦。
33顾盼:看。含章:含有文采。
34正始余风:指正始年间玄学风气的影响。正始,齐王曹芳的年号。
35体:风格。轻:浮浅。澹:恬淡。
36嵇:嵇康。阮:阮籍。应:应璩(qú)。缪(miào):缪袭。四人都是三国魏作家。
【翻译】
自从汉献帝流离迁徙,文人便像蓬草那样到处飘转,建安末年,天下才得以安定。魏武帝曹操以丞相和魏王的高位,向来喜爱诗章;魏文帝曹丕以魏王太子的重要地位,善于写作辞赋;陈思王曹植以魏王公子的豪气,落笔美不胜收;他们都礼遇杰出的文人,所以有才华的作家纷纷汇聚在他们周围。王粲从汉南来归顺,陈琳从河北来归降,徐幹从青州来做官,刘桢从海边来归附,应玚运用他富于藻采的文思,阮瑀展现他优美文采带来的乐趣。路粹、繁钦之类,邯郸淳、杨修等人,也都傲岸风雅于杯酒之前,从容大度于坐席之上,纵笔挥洒成酣畅的诗歌,舞文弄墨为谈笑助兴。观看这个时期的作品,都非常喜欢激昂慷慨,实在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动乱离散,风教衰微,时俗哀怨,作家们都情志深沉,擅长写作,所以写得概括简要、气势旺盛。到明帝继承父祖的大业,自己写诗作曲;招集能文之士,设立崇文观加以安置;何晏、刘劭等大批有才华的文人,文采交相辉映。明帝以后年轻的皇帝们相继即位,只有高贵乡公英俊风雅,举目便能成文,出口即可为论。这时正始文风的影响仍在,作品风格浮浅轻淡,而嵇康、阮籍、应璩、缪袭,都在当时的文坛上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