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1;流连万象之际 2,沈吟视听之区 3。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 4;属采附声 5,亦与心而徘徊 6。故“灼灼”状桃花之鲜 7,“依依”尽杨柳之貌 8,“杲杲”为出日之容 9,“瀌瀌”拟雨雪之状 10,“喈喈”逐黄鸟之声 11,“喓喓”学草虫之韵 12。“皎日”、“嘒星” 13,一言穷理 14;“参差”、“沃若”15,两字连形 16:并以少总多 17,情貌无遗矣 18。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 19?及《离骚》代兴 20,触类而长 21,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 22,于是“嵯峨”之类聚 23,“葳蕤”之群积矣 24。及长卿之徒 25,诡势瑰声 26,模山范水 27,字必鱼贯 28,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 29。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 30,《骚》述秋兰,“绿叶”、“紫茎” 31;凡摛表五色 32,贵在时见 33,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注释】
。
1“是以”二句:说《诗经》的作者为外物所感,对类似的事物产生无穷的联想。联类:联想到类似的事物。
2流连:依恋不忍离去。万象:万物。
3沈吟:沉吟,沉思吟味。沈,同“沉”。
4宛转:宛曲随顺,此有随物变化之意。
5属:连缀。附:附会。
6徘徊:来回走动,此指反复思考。
7“故灼灼”句:《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灼灼:花盛开的样子。
8“依依”句:《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枝条柔弱的样子。
9“杲杲(gǎo)”句:《诗经·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杲:光明。容:形貌。
10“瀌瀌(biāo)”句:《诗经·小雅·角弓》:“雨(yù)雪瀌瀌。”瀌瀌:雪下得大的样子。雨雪:下雪。雨作动词。
11“喈喈(jiē)”句:《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喈喈:众鸟和鸣声。逐:追逐,有模仿之意。黄鸟:黄鹂。
12“喓喓(yāo)”句:《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喓喓:虫鸣声。学:模仿。韵:指虫鸣声。
13皎日:《诗经·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皦日。”皎:即皦,明亮。嘒(huì)星:《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嘒,微小。
14一言:一字,指上句中的“皎”、“嘒”。理:事理,此指特点。
15参差(cēn cī):《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不齐。沃若:《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润泽。
16两字连形:连用两字来形容。
17总:概括。
18遗:遗漏。
19易:更换。夺:除去。
20《离骚》:屈原的作品名,此代指《楚辞》。代兴:代替《诗经》兴起。
21触类而长:语出《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此指扩大了对事物的描写。触,遇。类,事类。长,增加。
22重沓:重复繁多。舒:舒展,此指铺陈描写。
23嵯峨(cuó é):山峰高峻的样子。《楚辞·招隐士》有“山气
兮石嵯峨”之句。
24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的样子。《楚辞·七谏·初放》有“上葳蕤而防露兮”之句。
25长卿:西汉作家司马相如的字。
26诡势瑰声:奇异瑰丽的声势。诡,奇异。
27模、范:依样描绘。
28鱼贯:如游鱼那样前后相连。指汉赋作品常用一连串字来刻画景物。
29“所谓”二句:语本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指《诗经》作者。则:典则。约:简约。辞人:指辞赋家。淫:过分。
30“至如”二句:《诗经·小雅·裳裳者华》:“裳裳者华,或黄或白。”《雅》:指《小雅》。棠华:指《裳裳者华》。裳,鲜明。华,花。
31“《骚》述”二句:《楚辞·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骚》:此指《楚辞·九歌·少司命》。
32摛(chī)表:此指描绘。五色:指五种本色。
33时见:适时出现。
【翻译】
因此《诗经》的作者为外物所感,便无穷尽地联想到类似的事物;在万象纷呈中流连忘返,对目及耳闻沉思吟味。描写气韵,刻画形貌,既要与外在景物相一致;描绘色彩,模拟声响,也要在内心反复权衡斟酌。所以用“灼灼”来形容桃花的鲜艳,用“依依”来尽现杨柳的形态,“杲杲”是太阳出来的样子,“瀌瀌”模拟大雪纷飞的形状,“喈喈”模仿黄鹂宛转的叫声,“喓喓”模仿草虫幽幽的鸣叫。“皎日”、“嘒星”,是分别用一字来充分表现事物的特性;“参差”、“沃若”,是连用两字来形容景物的形象:都是用极少的文字来总括丰富的内容,使景物的情状形貌毕现无遗。即使再经千年的思考,又能用什么来加以更换?到《楚辞》继《诗经》之后出现,对景物的描写有了增加,景物的形貌难以被完全刻画出来,所以就重复铺陈景物的状貌,这样“嵯峨”之类描写山势的词语大量出现,“葳蕤”之类表现草木的词语也堆积起来了。到了司马相如等人,为追求奇异瑰丽的声势,刻意描摹山水的形貌,拟容状物的词语一个接一个,这就是扬雄所说的诗人的作品美丽典正、用词简约,辞赋家的作品华丽过度、辞句繁芜了。至于《小雅》歌咏盛开的鲜花,说“有的色黄,有的色白”,《楚辞》描述秋兰,说到“绿色的叶子”、“紫色的茎”;凡描摹色彩的字,贵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如果青、黄等字屡屡出现,那就繁复而不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