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又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 1;射策者,探事而献说也 2,言中理准 3,譬射侯中的 4;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古之造士 5,选事考言 6。汉文中年 7,始举贤良 8,晁错对策 9,蔚为举首 10;及孝武益明 11,旁求俊乂 12,对策者以第一登庸 13,射策者以甲科入仕 14,斯固选贤要术也15。观晁氏之对,验古明今 16,辞裁以辨 17,事通而赡 18,超升高第 19,信有征矣 20。仲舒之对 21,祖述《春秋》 22,本阴阳之化 23,究列代之变 24,烦而不慁者 25,事理明也。公孙之对 26,简而未博,然总要以约文 27,事切而情举,所以太常居下 28,而天子擢上也 29。杜钦之对 30,略而指事 31,辞以治宣 32,不为文作。及后汉鲁丕 33,辞气质素 34,以儒雅中策 35,独入高第。凡此五家,并前代之明范也。魏晋以来,稍务文丽,以文纪实,所失已多。及其来选,又称疾不会 36,虽欲求文,弗可得也。是以汉饮博士,而雉集乎堂 37;晋策秀才,而麏兴于前 38;无他怪也,选失之异耳 39。
【注释】
。
1“又对策”二句:对策是汉代一种取士的考试制度,在简策上写上关于政事等的试题,由应试者作答。应:应答。陈政:陈述政见。
2“射策”二句:射策也是汉代一种取士的考试方法,不同的试题分别写在不同的简策上,由应试者自己探取,而后根据取到的试题作答。探事:指应试者自己探取写有试题的简策。
3言中:话说得合乎题旨。理准:说理正确。
4侯:箭靶。中的:射中靶心。的,箭靶中心。
5造士:《礼记·王制》:“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说升于学的士可不服徭役,称为造士,即学而有成之士。
6选事:选取官员之事。考言:考试言辞,即口头问答。
7汉文:汉文帝。中年:中期。
8举贤良:推举有德行的人,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9晁错:西汉大臣。
10蔚:草木茂盛,引申为文采繁盛。举首:《汉书·晁错传》载,汉文帝时晁错被选为贤良文学士,汉文帝亲自策诏中选者,对策的有百余人,唯晁错“为高第”。
11孝武:汉武帝。
12旁求:广泛地求取。俊乂(yì):才俊之士。
13登庸:升用。
14甲科:射策试题按大小难易分甲乙科。入仕:步入仕途,即做官。
15要术:重要方法。
16验:验证。
17辞裁以辨:文辞辨洁善剪裁。
18事通而赡:引事贯通而丰富。
19高第:高等,名列前茅。
20征:明证。
21仲舒:董仲舒,西汉学者。
22祖述:遵循、发挥前人的学说。
23本阴阳之化:《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认为阴阳是天道之大者,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王者应任德教而不应任刑。也即按阴阳变化的规律施政。
24究:彻底推求。
25慁(hùn):混乱,杂乱。
26公孙:公孙弘,西汉大臣。
27总要:抓住要点。约文:使文辞简约。
28太常居下:《汉书·公孙弘传》载,公孙弘对策后,太常奏公孙弘为下等。太常:官名,主管礼乐祭祀,同时负责选士。
29天子擢(zhuó)上:指汉武帝看了公孙弘对策文后,将他提升至第一。擢:提升。
30杜钦:西汉人,为成帝时权臣王凤幕僚。
31指事:针对具体事情,如杜钦《白虎殿对策》指出成帝好色的危害。
32以治宣:为治国而发。宣:发布。
33鲁丕:东汉名儒。
34质素:质朴。
35中策:指对策中式。
36“及其”二句:《晋书·孔坦传》载,东晋初,因经过大乱,地方上推举的秀才孝廉不须经过策试就可被任用为官,后晋元帝恢复旧制,命令考试经典,地方上的秀才孝廉便不敢应举,到京师的又托病不肯应试。称疾:托病。会:对答,指对策应试。
37“是以”二句:《汉书·五行志》载,汉成帝时博士行饮酒礼,有雉飞集于庭,登堂而鸣,又停留于官府和宫殿之上,当时人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刘勰认为与选举不当有关。雉(zhì):野鸡。
38“晋策”二句:《晋书·五行志》记载,晋成帝时在乐贤堂会集秀才孝廉,堂前有麏出现,有人认为是吉祥。因为在此之前,由于经历了西晋末的大乱,选拔人才时的策试不可靠。麏(jūn):獐,似鹿而较小。
39选失之异:选举失当而出现的怪异。
【翻译】
又有对策,是应答诏策陈述政见的;射策,是自己探取试题而后献上意见的,答得合乎题旨、说理正确,好比射靶射中了靶心;对策、射策名称虽不同,但都是议的别种体式。古代的学成之士,在被选为官员时要考试言辞。汉文帝中期,开始选举贤良,晁错的应答策问,文采华美名列前茅;到汉武帝时选举策问制度更加明确,广泛地征求贤才,对策的因得第一而被提拔任用,射策的因被评为甲科而做官,这确实是选拔贤才的重要方法。看晁错的对策文,验证古事以说明当今,文辞辨洁善于剪裁,引事贯通而丰富,名次超过众人列于首位,确实是有根据的。董仲舒的对策文,遵循阐发《春秋》大义,以阴阳变化为根本,推求历代政治的变化,写得多而不混杂,是因为事理明白。公孙弘的对策,简略而不广博,但能抓住关键、文辞简约,事情切合、情理明显,所以虽然太常将他列为下等,但天子却提升他为上等。杜钦的对策文,略于所问但别有所指,文辞为治国而发,不为文采而作。到东汉的鲁丕,文辞风格质朴,以儒者的文雅对策符合皇上旨意,被单独评为上等。以上这五家,都是前代著名的典范。魏晋以后,逐渐追求文采华丽,以华丽的文笔记载具体实事,所失去的已经不少。到被推举者前来应选,他们又常常称病不参加策试,这时即使想求得文采,也不能够了。所以汉成帝时博士们行饮酒礼,有野鸡在堂前停留;晋成帝时在乐贤堂会集秀才孝廉,有獐子出现在堂前:这并不是别的怪异,是选举失当产生的怪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