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若夫注解为书,所以明正事理;然谬于研求 1,或率意而断 2。《西京赋》称中黄、育、获之俦 3,而薛综谬注,谓之“阉尹” 4,是不闻执雕虎之人也 5。又《周礼》井赋,旧有“匹马” 6,而应劭释“匹”,或量首数蹄 7,斯岂辩物之要哉 8!原夫古之正名 9,车“两”而马“匹”,“匹”、“两”称目 10,以并耦为用 11。盖车贰佐乘 12,马俪骖服 13,服乘不只 14,故名号必双,名号一正,则虽单为匹矣。匹夫匹妇,亦配义矣15。夫车马小义,而历代莫悟 16;辞赋近事,而千里致差 17;况钻灼经典 18,能不谬哉!夫辩“匹”而数首蹄,选勇而驱阉尹,失理太甚 19,故举以为戒。丹青初炳而后渝 20,文章岁久而弥光 21,若能檃括于一朝 22,可以无惭于千载也。
【注释】
。
1谬:错误。
2率:轻率。
3《西京赋》:东汉作家张衡所作。中黄、育、获之俦(chóu):《西京赋》“乃使中黄之士,育、获之俦”李善注引《尸子》曰:“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猱(náo ,一种猿)而右搏雕虎。”又引《战国策·秦策三》载范雎对秦王说:“乌获之力焉而死,夏育之勇焉而死。”中黄,古国名,多出勇力之士。育、获,夏育、乌获,古代的勇力之士。俦,类。
4“而薛综”二句:说薛综错注《西京赋》“中黄之士”为“阉尹”。薛综:三国吴人,曾注《西京赋》,他的错注已不可见。阉尹:宦官之首。
5执雕虎之人:指《尸子》中所说的“搏雕虎”的中黄伯。
6“又《周礼》”二句:《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郑玄注引《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为匹马。”贾公彦《周礼正义》:“三十家使出马一匹,故曰通为匹马。”井赋:按井田征收赋税。
7“而应劭”二句:应劭《风俗通义》中有对“马匹”之“匹”的解释,但无“量首数蹄”之说,可能已佚。应劭:东汉文人。量首数蹄:似指以量马首、数马蹄来解释“马匹”之“匹”。
8辩:通“辨”。
9原:推求。正名:辨正名称。
10称目:称呼。
11并耦:双数。
12车贰佐乘:说按古代礼制,车有正副,数目为偶数。《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郑玄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13 马俪骖服:说驾车的马有骖马、服马,也是偶数。俪,成双。骖,驾车的马中外面的两匹。服,驾车的马中间的两匹。
14只:单。
15配义:相配的意思。
16“夫车马”二句:说车称两、马称匹的含义较浅,但历来没有人搞清楚。
17“辞赋”二句:说张衡作《西京赋》距薛综时代较近,薛综作注尚且差之千里。
18钻灼:古代钻灼龟甲,视其裂纹以卜吉凶,此指钻研、作注。
19甚:过分。
20丹青:绘画作品。炳:鲜明。渝:变。
21弥:更。
22檃括:矫正曲木的工具,此指纠正错误。
【翻译】
至于作注释而成书,是为了使事理明白准确;然而有的研究产生错误,或者轻率地作出判断。《西京赋》中提到中黄伯、夏育、乌获之类的勇士,薛综错误地注释,称中黄伯为宦官的首领,这是因为他没有听说过中黄伯是捉雕虎的勇士。又《周礼》中说到按井田征赋税,早有“匹马”的说法,而应劭注释“匹”字,认为或者出于量马首数马蹄,这难道是掌握辨明事物的要领了吗!推求古代的辨正名称,车称“两”而马称“匹”,用“匹”、“两”来称呼,是因为车乘和驾马用的都是偶数。车有贰车、佐车这样的副车与正车相配,驾车的马有两骖两服,车与马都不是单数,所以名称也必定有双的意思,名称一旦确定,即使是单数也称为匹了。匹夫匹妇,也有相配的意思。车马称呼没有什么深的含义,但历来没有人能领会;为时代较近的辞赋作注,字义还会相差千里;更何况是钻研注解深奥的经典,能不发生错误吗!辨别“匹”字而去数马首马蹄,挑选勇士却推出了宦官首领,没有道理得太过分了,所以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引以为戒。图画的色彩开始鲜明日后暗淡,而文章经历久远的年代而更加鲜明,如果一朝能够纠正其中的错误,那就可以无愧于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