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述祝、盟两种文体,因其和颂辞原本均为祭告神祇之作,性质接近,故接连着论述。本篇前面部分介绍祝辞,说明祝辞用于向神祇祷祝,以求福佑。在上古时代,用于祈求农业的丰收。春秋以降,其用途扩大,遍及群神,目的也不是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是为个人幸福。又指出祝文在后代,流为祭告死者的哀策、祭文,内容就和诔文相近了。刘勰认为祷神的祝辞,必须诚恳朴实,不要华侈。后面部分介绍盟辞。说明它是人们在结盟时向神祇发誓、表明心迹之作。古时结会,虽有口头约誓,但不立盟置辞。汉代以降始有盟辞。但像臧洪、刘琨的盟辞,固然意气雄迈,但实际效果并不佳,那是因为彼此并不真心信任。最后指出写作盟辞的要领是:叙述当前危机,要求戮力同心,存亡与共,须“感激以立诚,切至以敷辞”。本篇赞美虞舜有“利民之志”,认为结盟须依靠忠信,强调修辞立诚,都表现出刘勰继承了儒家思想的进步一面。祝辞、盟辞一般都颇简质,仅有少数较有文采,如刘琨的与段匹䃅盟辞。由祝辞衍化出来的哀策文、祭文就更具有文学性。《文选》卷五八选录哀策文两篇,和哀辞同归哀类;又选祭文三篇,另列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