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 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谐讔

本篇论述谐辞、隐语两种文体,也就是笑话、谜语,但先秦、汉魏六朝时代的谐辞、隐语,一般均用韵文写作。本篇可分三段。第一段结合举例,说明谐讔的性质、作用和价值。第二段讲谐辞。首先肯定《史记·滑稽列传》中所载淳于髡等所作的谐辞,因为它们尽管文辞不雅,但意在讽谏,义旨规正。其后东方朔、枚皋所作的滑稽赋,就纯属游戏之辞。魏晋时代,谐辞盛行,也都是嘲戏取乐之作。第三段讲隐语。指出隐语的特点是利用暗示、比喻等手法。接着肯定先秦时代的若干隐语,具有兴治济身、弼违晓惑的积极作用。到汉代东方朔的隐语,就全是游戏而无益规补了。魏代以来,以文字、品物为猜测对象的谜语盛行,但此类作品,虽有小巧,毕竟背离文学远大的功能。总之,谐辞隐语,在文学中品级较低,犹如九流中的小说家一样。刘勰认为,谐辞隐语是俚俗不雅之作,其中少数作品具有箴戒规讽作用,值得肯定;许多仅是滑稽取乐之作,就很少价值。这里表现出他主张文学应为政治道德修养服务、轻视娱乐性通俗文学的观点,这种观点和《乐府》篇鄙薄通俗乐曲和歌辞的看法互相沟通。魏晋南北朝时代,谐辞盛行,许多作品用赋体写成,颇有文采,具有辞藻华美、对偶工巧、音韵和谐等语言美,顺应了当时骈体文学昌盛的创作潮流,因而得到许多文人的重视和爱好。据《隋书·经籍志》集部总集类所载书目,即有袁淑等所撰的诽谐文集,计四种,共二十余卷。诽谐文即是谐辞。刘勰尽管认为这类作品品级不高,但面对当时创作现实,仍承认它们具有文学性,因而写作本篇予以论述。

幼者 ,隐也,遁辞以隐意 ,谲譬以指事也 。昔还社求拯于楚师,喻眢井而称麦曲 ;叔仪乞粮于鲁人,歌佩玉而呼庚癸 ;伍举刺荆王以大鸟 ,齐客讥薛公以海鱼 ;庄姬托辞于龙尾 ,臧文谬书于羊裘 :隐语之用,被于纪传 ,大者兴治济身 ,其次弼违晓惑 。盖意生于权谲 ,而事出于机急 ,与夫谐辞,可相表里者也。汉世《隐书》,十有八篇,歆、固编文,录之赋末 。昔楚庄、齐威,性好隐语 。至东方曼倩 ,尤巧辞述。但谬辞诋戏 ,无益规补 。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 ,而君子嘲隐 ,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 ,使昏迷也 。或体目文字 ,或图象品物 ,纤巧以弄思 ,浅察以衒辞 。义欲婉而正 ,辞欲隐而显。荀卿蚕赋 ,已兆其体 。至魏文、陈思 ,约而密之 ;高贵乡公 ,博举品物 :虽有小巧,用乖远大 。观夫古之为隐,理周要务 ,岂为童稚之戏谑 ,搏髀而抃笑哉 !然文辞之有谐幼,譬九流之有小说 ,盖稗官所采 ,以广视听 。若效而不已 ,则髡、朔之入室 ,旃、孟之石交乎 ?

,就是隐藏,用曲折的言辞把意思隐藏起来,用婉转的比喻来暗示事情。从前还无社向楚大夫求救,用“麦曲”等隐语约定枯井中救人;申叔仪向鲁大夫讨粮,唱隐语佩玉歌约好喊“庚癸”求粮;楚国伍举用不飞不鸣的大鸟讽刺楚庄王,齐国客人用失去海水的大鱼讥刺薛公...

  • 1页3条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女孝经

女孝经模仿孝经,也为十八章。书中讲述了后妃、夫人、邦君妻和庶人妻应该如何行孝。又对女子应该如何侍奉公婆、治理家庭、修养德行、劝谏丈夫、教导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