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 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宗经

本篇通过对经书价值、思想艺术特色、影响的阐述,说明文章必须宗法经书的主旨。本篇先是指出,经书表现了恒久不变之道,它们起源于邃古,绵延久远,传下来的经孔子编订,而成《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六经”中的《乐经》是乐谱,经秦火失传,故此处不论),它们内容深奥,文辞典范。接着,指出“五经”各自的性质和内容特色,在文辞表现上,则着重就隐显两方面立论,意见和《征圣》篇相通。再次,指出经书对后代文章产生巨大影响,举例说明后代论、说、辞、序等二十种主要文体,分别渊源于“五经”,经书是后代各体文章取之不竭的源泉。最后,指出作文如能宗法“五经”,则文章可以取得“六义”之美,这是刘勰在宗经前提下为文章树立的六条标准。其中情深、事信、义直三者指思想内容,风清指风貌,体约、文丽指形式和语言风格,它们是《文心雕龙》全书评价作家、作品的主要标准。本篇中对“五经”价值和作用的过份推崇,表现了刘勰作为儒学信徒的偏见,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儒学长期成为统治思想的巨大威力。刘勰在《序志》篇中自述,《文心雕龙》前五篇(自《原道》至《辨骚》)谈“文之枢纽”,即是提出了写作文章的总纲或总原则。其中《原道》、《征圣》、《宗经》三篇关系特别密切,刘勰认为,道、圣、经三位一体,作文必须以圣人制作并用以明道的“五经”为楷模。圣人的文章雅正、体要,“五经”文章具有情深、风清等六义之美,他在圣人的“五经”中找到了写作、评价文章的标准,并以此来反对当时他不满的文风。这就是《原道》等三篇所揭櫫的核心思想。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 ,固哲人之骊渊也 。《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 ,通乎《尔雅》 ,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言昭灼也 。《诗》主言志,诂训同《书》 ,摛《风》裁“兴” ,藻辞谲喻 ,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 。《礼》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鷁” ,以详略成文 ,“雉门”、“两观” ,以先后显旨 。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 ,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 。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至于根柢槃深 ,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易经》专门论述天道,精妙入神通于人事而致实用。因此《系辞下》说它意旨深远,文辞精美,语言中肯,事理隐奥。孔子读《易经》,编竹简的皮绳断过三次,可见《易经》本是圣人探索深奥道理的宝库。《尚书》实是以记言为主的著作,但其文字难以解释清楚,如果通晓《尔雅》,那么文意也就明白了。所以子夏赞叹《尚书》,说它像日月那样光明,如星辰那样...

  • 1页4条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