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述与封禅有关的文章。古代有些帝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德,到泰山上设坛场祭天叫封,在泰山下的某小山(多数是梁父山)设坛场祭地叫禅。封禅被认为是非常隆重的祭祀。全篇可分三段。第一段讲封禅的性质,指出它是帝王宣示德化的活动。第二段讲有关封禅文字的沿革和重要作家作品。指出古代帝王黄帝、虞舜等均有巡视大山的事迹,见于载籍。秦始皇、汉武帝、东汉光武帝等登泰山巡封,均有铭功的石刻文。司马相如写作长篇《封禅文》,铺陈汉朝功德,劝导武帝封禅,成为富有创造性的鸿笔。以后扬雄、班固,模仿司马相如,写了《剧秦美新论》、《典引》,都是这方面的佳作。之后邯郸淳的《受命述》、曹植的《魏德论》,文辞软弱迂缓,就缺乏光采了。第三段讲封禅文的写作要求,认为应当写得内容光明正大,文辞刚健有力。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的三篇封禅文,是有关封禅文章的名篇,为后人传诵。《文选》卷四八“符命”类即选录了这三篇文章。它们可说是封禅文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着重铺陈帝王、王朝的功业德泽,富有文采,在着重铺叙方面和辞赋相近(司马相如等三人都长于辞赋)。但辞赋文辞偏长于华艳,封禅文则宜文辞刚健有力,所谓“辞成廉锷”。刘勰对此很重视。他认为封禅文应当学习《尚书》中的《伊训》、《尧典》一类篇章朴素刚健的语言,树立文辞的“骨干”。所谓“树骨于训典之区”。他赞美张纯的《泰山刻石文》“首胤典谟”,即其前面部分学习《尚书》中《尧典》、《大禹谟》等一类篇章。他所谓“骨”,即是《风骨》篇中强调的骨,指刚健有力的文辞。他认为《尚书》在这方面为人们树立了典范。他批评邯郸淳《受命述》“风末力寡”、“不能奋飞”,即是《风骨》篇所谓雉鸟“肌丰而力沉”之意。他批评曹植《魏德论》迂缓冗长,“飙焰缺焉”,和《风骨》篇要求的“篇体光华”正好形成对立面。提倡风骨是《文心雕龙》全书的一贯主张,它不但在《风骨》篇中有集中论述,而且还散见于《诏策》、《封禅》、《通变》等篇,阅读时宜互相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