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 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事类

本篇论述事类的运用,即用典问题。事类,指古人传下来的言论、事迹,可以作为行文时的引用材料。全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说明事类的作用是引用前言往事以表情达意、起到援古证今的作用。接着说《周易》、《尚书》已引用成辞人事以明理征义。至西汉末扬雄、刘歆等人,开始多用故实,到东汉崔骃、班固等作家,博采经史事类,文章写得华实并茂,成为后人的范式。第二段先是说明文章和才学的关系。认为写作文章,须依赖先天的才力和后天的学问。虽强调“才为盟主”,但对通过读书获得丰富的学问(包括故实事义)也十分重视。认为“经典沈深、载籍浩瀚”,要学问好,一定要下功夫阅读,多闻博见,方能使才力丰赡并充分发挥。又指出平时阅读、掌握的事类要广博,行文时选择运用则要注意简约、精确、核实,较好地处理了积蓄准备和临文应用的关系。末尾又指出事类应放在文章的合适位置,使之充分发挥作用。第三段举例说明用典的谬误,虽曹植、陆机等名家,亦在所不免,劝告人们要小心处理。东汉魏晋南北朝时代,骈体文学发展昌盛,这时期的文人,也日益重视用典。至南朝颜延之、任昉等人的文章,用典更是连篇累牍。文人们往往用一两个关键词语来代表一个前言或往事,使文辞简约,便于对偶文章的应用。这时期还出现不少类书,分类纂辑前言往事,便于作者的翻检采用。这时期作文重视用典的风气,几乎与骈体文学的发展同步。用典和骈偶、声律、辞藻同样成为骈体文学的重要修辞手段和艺术技巧。直至唐宋时代古文运动开展,骈文趋衰,作文用典之风亦有所减弱。用典过多,易使文辞冗杂晦昧,缺少明朗刚健的风骨;其在诗歌,则易形成“繁采寡情”(《情采》)之弊。本篇指摘用典谬误之例,没有批评用典过多之弊,表明作者在这方面有所偏爱。刘勰读书极广,学问渊深,行文喜征引前言往事,故不免此失。

夫姜桂因地,辛在本性 ;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 ,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 ;才馁者,劬劳于辞情 :此内外之殊分也 。是以属意立文 ,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 ,文采必霸 ;才学褊狭 ,虽美少功。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 。表里相资 ,古今一也。故魏武称张子之文为拙 ,然学问肤浅,所见不博,专拾掇崔、杜小文 ,所作不可悉难 ,难便不知所出,斯则寡闻之病也。夫经典沈深 ,载籍浩瀚 ,实群言之奥区 ,而才思之神皋也 。扬、班以下 ,莫不取资 ,任力耕耨 ,纵意渔猎 ,操刀能割,必裂膏腴 ;是以将赡才力 ,务在博见,狐腋非一皮能温 ,鸡蹠必数十而饱矣 。是以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精 ,捃理须核 ,众美辐辏 ,表里发挥。刘劭《赵都赋》云 :“公子之客,叱劲楚令歃盟 ;管库隶臣,呵强秦使鼓缶 。”用事如斯,可称理得而义要矣。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 ,譬寸辖制轮 ,尺枢运关也 。或微言美事 ,置于闲散 ,是缀金翠于足胫 ,靓粉黛于胸臆也 。

姜和木桂生长于地,而辛味却是由它们的本性决定的;文章需要学问,才力在于天资。才力发自本性,学问从外部获得,有的学问渊博而才力欠缺,有的才力很强而学问贫乏。学问贫乏的人,用典使事证明文义显得困难;才力欠缺的人,驱遣文辞表情达意显得费力:这是内在才力和外在学问的区别。因此构思创作,心意谋求用文笔表达时,才力是主要的,学问起辅助作...

  • 1页4条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女孝经

女孝经模仿孝经,也为十八章。书中讲述了后妃、夫人、邦君妻和庶人妻应该如何行孝。又对女子应该如何侍奉公婆、治理家庭、修养德行、劝谏丈夫、教导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