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 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时序

本篇依据时间先后次序论述历代文学的发展。全篇可分为七段。第一段劈头指出,各时代的文风,有时偏于质朴,有时偏于文华,常有变化。接着评述唐、虞、夏、商、周五代文学。因周以前作品留存很少,故与周合为一段。以下六段,分别评述西汉、东汉、魏、晋、宋、齐文学。在评述时,注意指陈各代文学的风貌特色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颇多精辟之见。如说屈原、宋玉辞赋的文采光艳,是出自当时诸子游说著书、纵横驰骋的风气;西汉文风,主要接受楚辞影响;东汉儒学隆盛,文风趋于华实并重;汉末魏初,社会动荡,文人“志深笔长”,文风“梗概多气”;曹魏后期,玄学抬头,“篇体轻澹”;西晋文风崇尚艳丽,至东晋则玄学昌盛,作品“辞意夷泰”,出语必称老庄。这些都是颇为精当深入的见解,常为后人所称引。于宋齐两代文学,有所回避,故仅作笼统赞美,不予具体评价。篇中“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二句,扼要地指出文学的盛衰变化,和时代、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篇中所述对文学发生影响的时代社会因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政治兴衰和社会治乱,如论周代诗歌、汉末建安文学便是;二是学术思想情况,如论曹魏后期文学、东晋文学便是;三是君主的提倡,如论西汉武帝提倡文学、曹操父子礼遇文人等便是。这些分析评论,大体上符合于各时期的历史实际状况。《明诗》至《书记》二十篇中的原始以表末、选文以定篇两部分,带有分体文学史性质;本篇概述各时期文学发展大势,则属文学通史性质。二者合起来,比较全面系统地表现了刘勰对上古至南朝历代文学的评价。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 ,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昔在陶唐 ,德盛化钧 ,野老吐“何力”之谈 ,郊童含“不识”之歌 。有虞继作 ,政阜民暇 。“薰风”诗于元后 ,“烂云”歌于列臣 ,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至大禹敷土 ,九序咏功 ,成汤圣敬 ,“猗欤”作颂 。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 ;大王之化淳 ,《邠风》乐而不淫 。幽、厉昏而《板》、《荡》怒 ,平王微而《黍离》哀 。故知歌谣文理 ,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春秋以后,角战英雄 ,六经泥蟠 ,百家飙骇 。方是时也,韩、魏力政 ,燕、赵任权 ,五蠹、六虱 ,严于秦令,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 ,楚广兰台之宫 ,孟轲宾馆 ,荀卿宰邑 ,故稷下扇其清风 ,兰陵郁其茂俗 ,邹子以谈天飞誉 ,驺奭以雕龙驰响 ,屈平联藻于日月 ,宋玉交彩于风云 。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 。故知炜烨之奇意 ,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

时代运数交替变化,文风质朴繁华也代有更迭,古今文风变化的情形和道理,好像是可以谈论的吧!从前在唐尧时代,道德隆盛、教化普及,乡野老人有“尧何力于我”的说法,郊外儿童唱着“不识不知”的歌谣。虞舜继之而起,政治昌盛、人民安闲。虞舜唱了“南风之薰兮”的诗歌,群臣百工也和着唱起了“卿云烂兮”的诗歌,为什么这些作品非常完美呢?是因为心...

爰至有汉,运接燔书 ,高祖尚武 ,戏儒简学 。虽礼律草创 ,《诗》、《书》未遑 ,然《大风》、《鸿鹄》之歌 ,亦天纵之英作也 。施及孝惠 ,迄于文、景 ,经术颇兴,而辞人勿用;贾谊抑而邹、枚沈 ,亦可知已。逮孝武崇儒 ,润色鸿业 ,礼乐争辉,辞藻竞骛 :柏梁展朝宴之诗 ,金堤制恤民之咏,征枚乘以蒲轮 ,申主父以鼎食 ,擢公孙之对策 ,叹倪宽之拟奏 ,买臣负薪而衣锦 ,相如涤器而被绣 。于是史迁、寿王之徒 ,严、终、枚皋之属 ,应对固无方 ,篇章亦不匮 ,遗风余采,莫与比盛。越昭及宣 ,实继武绩 ,驰骋石渠 ,暇豫文会 ,集雕篆之轶材 ,发绮縠之高喻 。于是王褒之伦 ,底禄待诏 。自元暨成 ,降意图籍 ,美玉屑之谈 ,清金马之路 ,子云锐思于千首 ,子政雠校于六艺 ,亦已美矣。爰自汉室,迄至成、哀 ,虽世渐百龄 ,辞人九变 ,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 ,灵均余影 ,于是乎在。

到了汉代,世运紧接着秦始皇的焚书,汉高祖崇尚武功,戏弄儒生轻视学术。虽然礼仪法律刚开始创立,无暇顾及《诗》、《书》等典籍的研究,然而汉高祖的《大风歌》、《鸿鹄歌》,也可算是出于自然的杰作了。传到孝惠帝,直至文帝、景帝,经学逐渐兴起,但辞章之士仍不被重用;贾谊受压制,邹阳、枚乘地位低下,也可知一斑了。到武帝尊崇儒学,用文辞修饰...

逮晋宣始基 ,景、文克构 ;并迹沈儒雅 ,而务深方术 。至武帝惟新 ,承平受命 ;而胶序篇章 ,弗简皇虑 。降及怀、愍 ,缀旒而已 。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茂先摇笔而散珠 ,太冲动墨而横锦 ,岳、湛曜联璧之华 ,机、云标二俊之采 ,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 ,并结藻清英 ,流韵绮靡 。前史以为运涉季世 ,人未尽才 ,诚哉斯谈 ,可为叹息。元皇中兴 ,披文建学 ,刘、刁礼吏而宠荣 ,景纯文敏而优擢 。逮明帝秉哲 ,雅好文会 ,升储御极 ,孳孳讲艺 ,练情于诰策 ,振采于辞赋 ;庾以笔才逾亲 ,温以文思益厚 ,揄扬风流 ,亦彼时之汉武也 。及成、康促龄 ,穆、哀短祚 ,简文勃兴 ,渊乎清峻 ,微言精理,亟满玄席 ,澹思浓采 ,时洒文囿 。至孝武不嗣 ,安、恭已矣 。其文史则有袁、殷之曹 ,孙、干之辈 ,虽才或浅深,珪璋足用 。自中朝贵玄 ,江左弥盛 ,因谈余气 ,流成文体 。是以世极迍邅 ,而辞意夷泰 ,诗必柱下之旨归 ,赋乃漆园之义疏 。故知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原始以要终 ,虽百世可知也。

到晋宣帝开始奠定晋朝的基业,景帝、文帝能够继承并加以光大;他们都不涉儒雅,而只致力于玩弄权术。到武帝建立新朝,承继太平接受天命,但学校和辞章,却还未被考虑。到了怀帝和愍帝,就像旗旒徒有虚名。然而晋朝虽然不重文,人才却实在很多:张华下笔如珠四散,左思动墨似锦横陈,潘岳、夏侯湛闪耀着双璧的光华,陆机、陆云显示出二位才子的杰出文采...

  • 1页8条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女孝经

女孝经模仿孝经,也为十八章。书中讲述了后妃、夫人、邦君妻和庶人妻应该如何行孝。又对女子应该如何侍奉公婆、治理家庭、修养德行、劝谏丈夫、教导子女..